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三年级语文备课-.pdf

    • 资源ID:76191332       资源大小:93.77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级语文备课-.pdf

    1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分析第一组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本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西南边陲的一所民族小学。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 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策略教学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将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作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词语卡片。2学生预习课文。第一课时课时任务 1.分段读议,理解课文。2.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我们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四、分段读议,加深感悟2 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 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3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五、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上课学习美丽下课活动自豪赞美难以忘怀3 第二课时课时任务1.诵读课文,加深理解感悟。2.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五、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教后札记4 2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具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学会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三)学习字词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盛开、一本正经、使劲、假装、这些、引人注目等词语。2注意多音字如:假、朝;“耍“的上面是“西”,并注意和“要”分开。5 3、合作学习想办法记住生字。板书设计金色的草地玩耍细心观察发现秘密第二课时教学任务:仔细研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第二自然段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想象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第三自然段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2出示填空题: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是-,草地是-。中午,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1)同桌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3齐读本段。第四自然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6(四)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五)机动:摘抄好句子。教后反思7 3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登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须细细品味。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会认 6 个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4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读懂爸爸说的“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天都峰有感官印象,扫除障碍。2鼓励学生利用字典和已有知识自学字词。3让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1.字典、练习本、生字卡片、绳子、图片2.教师、学生分别搜集关于天都峰的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会认 6 个字。2理解课文中的难懂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8(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 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出示天都峰图片给学生看。二、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3检查自学情况。(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陡、攀、辫、决、勇(2)字形难点: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学生在练习本上学写生字。(3)理解词语:(学生使用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教师帮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具体意思。)犹豫:拿不定主意。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汲取:吸取。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板书设计:爬天都峰“我”害怕受鼓舞奋力爬终于登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3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9(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学生练读,评读。4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4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 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3朗读课文。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10(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八、课内练习(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二)、选字填空。纪、记年()()住日()()念作、做工()留()()()业相、像()声()片好()照()(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反思:11 4、绝招(略读课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策略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设计意图 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12 2讨论: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3讨论: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他练习了什么绝招?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什么是绝招?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13 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你最佩服谁的绝招?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板书设计:憋气4、绝招空翻倒立勤学苦练争强好胜口算14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2过程与方法(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3)在背诵中积累。(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习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3.交流有什么感受。4.讲讲今后的打算。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1.生讲,师略记条理。2.予以讲解、梳理。五、评比。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2.评比谁讲得好。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1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完成习作。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二、引导写作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2.老师点评。三、学生写作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多音字。2.背诵古诗。3.从生字中学生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二、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生字2.师范读,学生跟读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三、学习新生字。四、作业:背诵古诗16 5 灰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上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应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分析列宁看到灰雀消失后,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策略围绕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爱护这两种感情展开教学。精读感悟。第一课时课时任务 1.分段读议,理解课文。2.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通过课前预习,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 n)步”、“胸(xi 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三、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213是课文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 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自读第1 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4教师引导释疑。a.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17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b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c.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5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 10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6师引导释疑。(1)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4 810 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 自然段,5、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它们又可以在枝头欢唱了。(2)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读思考: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3)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三、激疑拓展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设计5 灰雀灰雀列宁-爱孩子18 第二课时课时任务1.诵读课文,加深理解感悟。2.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和鸟的爱。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二、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三、分角色朗读,组间比赛1分角色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2.预习下一课。教后札记19 6、小摄影师教材分析本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学习目标1认识“摄、媚”等8 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知道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能学会生字词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a)。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 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二、初读课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 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躬(g ng)”、“胶(ji 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ng)声母是 n。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 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20 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 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小摄影师少先队员高尔基做事认真关心少年儿童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拜热爱,并分组朗读和表演体会其中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生质疑,教师引导释疑。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 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21 d.引读第 1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激疑拓展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后反思:22 7、奇怪的大石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会认 8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2.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冰川有感官印象,扫除障碍。2鼓励学生利用字典和已有知识自学字词。3让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1.字典、练习本、生字卡片、图片2.教师、学生分别搜集关于冰川的资料。3.搜集李四光的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书写本课的12 个生字,会认 8 个字。2解决课文里的难懂的地方。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23 介绍李四光。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 n)石、大坑(k ng)、卧进、突兀(w)、旅行、考察、秦(q n)岭、流域(y)、遗(y)迹、研究、震(zhan)惊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通过查字典主要解决疑难:c.完整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 17 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在练习本抄写。五、板书设计: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学生质疑,教师引导释疑。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24 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 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3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三、激疑拓展1完整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四、课堂检测(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zh m ng du c ng l x ng k o ch()()()()25 zhan j ng q n l ng y n ji y j()()()()(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孤零零()()严严实实()()三、我会照样子填词语。例:(孤零零)的石头()的花朵()的天气()的土地四、我会照样子写句子。例: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1、一看到敬爱的老师,我就。2、一,就。教学反思:26 8、我不能失信(略读课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中,课文使用了不同的形式来写人物的话,如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尝试运用这些形式,提高表达水平。这也为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我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策略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爸爸伯伯家宋庆龄27 妈妈小珍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三、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级语文备课-.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