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杨精.pdf

    • 资源ID:76193444       资源大小:105.94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杨精.pdf

    附件二毕业设计(论文)装订规范1、毕业设计(论文)封皮;2、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3、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4、开题报告;5、中文摘要;6、毕业设计(论文)目录;7、毕业设计(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制二O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专业电子政务姓名杨精华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指导教师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年月日答辩组意见答辩组负责人:年月日备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二、基本要求三、重点研究的问题四、主要技术指标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下达任务日期:年月日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开题报告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电子政务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电子政务在政府的应用为政府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量和前所未有的契机,对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的重点内容从电子政务的意义和成绩出发,了解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所处在的位置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点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三、关键词电子政务全局化四、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年月日中 文 摘 要电子政务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目录中文摘要-9 目录-11 电子政务的概念-12 电子政务的内容-12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12 电子政务的特点-13 电子政务的意义-13 电子政务的成绩-18 电子政务的问题-21 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31 电子政务的策略-35 结束语-42 参考文献-43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或界面。电子政务的内容1 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 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 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 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1 构建电子邮件系统和内部网络2 让政府部门间和公众获得政府信息3 允许双向沟通阶段4 允许价值交换阶段5 数字化民主阶段6 集合政府阶段电子政务的特点电子政务的特点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关系的虚拟化等。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意味着电子政务对于不同的受益者而言是不同的,从共性上来看,它整合的是政府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是政府服务形态在通信信息技术革命情况下的自然演化和延伸。电子政务的意义1 电子政务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信息技术在政府的应用为政府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量和前所未有的契机,对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1 提高行政效率,在长期内降低行政成本这是电子政务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们普遍认同的理念。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1)电子政务使无纸办公成为可能,电子文件、网络会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买纸张和举行会议的费用。(2)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组织的扁平化,减少政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提高政府文件上传下达的效率。(3)电子政务促进部门间与府际合作,优化政府流程,提高协同办公能力,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的假设迄今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验证。借鉴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在电子政务建设初期,由于需要在信息技术与人员培训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并且由信息技术引起的组织变革成本也会有所增加,因此总的行政成本会在一段时间内急速增加。而当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都趋于成熟,政府组织流程的改造也逐步完成后,行政成本将会有所降低。因此,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成本的变化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政府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职能;二是公共服务职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渐从“以管理和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指导为中心”转变,政府机构的设置、政府各项职能工作的设计逐渐以方便公众为导向。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这个转变的进程。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机构可以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为公众、企业与社会组织提供多种在线服务(如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等),增强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13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使得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大大加快,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最重要的平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政府机构的网站上都设有“信息公开”栏目,公开方式包括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两种,公开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府事务的多个方面,从而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使得公众能够方便了解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动态,理解政府政治意图,随时监督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行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政府政策实施与公共管理的效果。14 拓宽与公民的互动交流渠道,深化政府治理进程近十年来,公共治理的思想对于世界各国政府有着深远影响,公众与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已经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电子政务平台拓宽了与公民的互动交流渠道,对于深化政府治理进程有重要意义。由于电子政务的信息传递成本相对低廉,使用方法简单,使得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成本降低,从而激发了他们关心公共事务的热情,为社会公众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表达政治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倾听公众意见,对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提高社会管理效果。近几年来,我国在“两会”期间开通的“电子人大”等广义政府网站,还有受到普遍欢迎的“网上听证”活动,促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就重大公共问题的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社会信息福利水平随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时间的增加,政府网站上的信息资源以及内网系统的电子文件不断积累,形成了丰富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对于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的有效管理、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不但提高现行文件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档案等非现行文件资料的开发利用水平。除此之外,国家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危机管理以及各专业数据库与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利用,不但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科教、卫生等非营利组织、公民个人的利用以及企业的增值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提高了社会信息福利水平。16 促进与他国政府交流,提升政府国际形象联合国每年对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评价和排序,并且不断提出新的建设理念,2008 年提出了“联合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的理念。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光独立地看待本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而且重视与别国之间的比较和向标杆国家学习。另外,通过政府网站,各国政府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甚至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国政府服务能力的高低。在一个“地球村”的网络治理环境中,政府不得不接受来自多方面的监督,随时调整外交与国内公共政策,改善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电子政务的成绩经过近年来突进式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经形成: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投入运行,可以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开通运行,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搭建了桥梁。在其他方面,“金税”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电子发票申报系统系列产品相继投入使用,国家税收征管跃上新的台阶;“金卡”工程首先在北京、上海等12 个大城市试点,后逐步扩展至全国城乡,如今IC 卡已应用在全国各行各业中;“金盾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打击刑事犯罪成效显著.截止到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并已开始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提出: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利服务是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未来着力的主要方向。对此,中国电子政务专家、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指出,要做好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选择技术、整合资源、梳理流程、考核效益。如果是为居民服务的,就要以居民为中心;如果为企业服务,就要以企业为中心。这也是全世界发展电子政务一个普遍经验,没有例外。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也清晰了解到公共服务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比如在税务方面,我们在推广,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同时,还开发了,防伪税控开票机?、,税收稽查执法系统?、,远程抄报?、,远程认证?,这些系统的推广和运行,不仅完善了国家税务信息化体系,同时也大大便利了普通纳税人的申报纳税工作。此外,在其他政府信息化领域,航天信息在落实公共服务方面也取得了突破。作为公安部“金盾工程”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航天信息一直从事公安信息系统开发、集成和服务工作。多年来,根据公安行业的特点,航天信息开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如“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社会信息采集平台”“旅馆业治安管理”“人脸识别系统”等,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公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金卡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于航天信息在IC 卡研制生产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国家“金卡工程”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航天信息在二代身份证的生产、电子证件、RFID 解决方案、城市一卡通、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金融、移动通讯、社会保险、税务、信息安全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高速公路系列系统已经服务于全国过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百条高速公路;是国家发改委 RFID 产业基地之一;并且航天信息还是公安部全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定点生产单位。在逐步实施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航天信息也针对当前整体产业面临的难题,结合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 RFID 技术推出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在全面促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及应用,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性和应用性.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2、信息孤岛问题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数据集成、系统集成、建立面向服务的电子政务架构难度并不大。但是,从我们的访谈和实地调查来看,政府部门间的内网与外网信息共享水平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门间信息共享的制度不完善,缺乏权威的协调机构与有力的协调机制。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政府决策层对于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各级政府尚未建立完善的CIO 制度,目前的信息中心主任在职位级别和协调权限上都有一定的局限.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3、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有些山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成本过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下。边远地区的政府网站一般只有风貌介绍、区内要闻、法规规章、招商引资,大部分属于信息披露类网站。根据我们对山西某村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知道政府网站时,村民有超过一半(53.46%)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政府网站;在 46.54%知道政府网站的被调查者中,经常登录政府网站的仅占9.90%,偶尔或很少登录政府网站的超过33.66%,其他为不登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1)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还非常低,特别在中西部地区,还存在大量盲区。此外,很大一部分农民目前还只是处于温饱状态,不具备购买计算机等入网设备的能力。(2)乡村结构分散。“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乡镇数量较多,乡镇数达35000 多个,村委会 64 万个以上。从经济地域分布看,78%的乡镇位于中西部;从自然地势分布看,39%的乡镇分布在山区”1。农村地区的山川河流分布较多,居住相对分散,不同于城市的社区模式,乡村与基层政府之间、村落之间以及同农户之间都相隔较远。物理上的距离从不同程度上加大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接入点的建设,也增加了农民前往公共信息亭获取信息的难度和费用。(3)信息化意识薄弱。农村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多数农民对信息化缺乏了解,对电子政务更是所知甚少。一些县乡(镇)主要领导及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买几台电脑,建几个网页,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对政府权力行使的透明与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遭到了部分农村基层公务员的抵制。这些因素造成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缓慢,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么,我们怎样去跨越数字鸿沟呢?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4、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5、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电子政务中的安全管理,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从国家强制角度的安全管理,这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另一个层次是应用系统使用单位自身的管理。从整体上看,应该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一、电子政务体系中各层面上的安全管理;二、电子政务系统中维护的安全管理;三、证书中心的安全管理;四、安全技术与产品的安全管理。(1)认证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电子政务活动中,传统白纸黑字的认证方式已不存在,网上的身份认证是必需的。证书中心的安全管理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证书中心的任务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1.身份认证服务。为进行电子政务业务的实体定义惟一的电子身份标识,并通过该标识进行身份认证,保证身份的真实性。2.数据完整性服务。保证收发双方数据的一致性,防止信息被非授权修改。3.不可否认服务。为第三方验证信息源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提供证据,它有助于责任机制的建立,为解决电子政务中的争议提供法律证据。所以证书中心本身的安全,是电子政务乃至所有网上活动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解决证书中心应该由谁来建,怎样建,谁来管理的问题。因此,应该从立法的角度对证书中心的建设与运管及责任与义务作出规定。证书中心建设的立项和审批必须通过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未得到公安部门安全许可的单位不得建立这样的认证中心。证书中心所采用的技术,目前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采取什么样的技术,采用谁的技术这是个问题。证书中心必须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技术平台上,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从立法的角度予以明确。证书中心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应该由公安部门对证书中心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必须有严格的人员审查机制和日常的管理机制。(2)维护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护等大都涉及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是高素质的人和技术队伍”。电子政务的大力加强,必然导致系统维护工作量的大大增加,但是目前的公务员队伍只有极少数的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有相当多的人不懂计算机,这是目前政府实现电子政务中极为突出的矛盾。另外,从事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些维护性工作全由政府部门自己包起来的做法也不妥当。一方面政府会增大开资,而另一方面,一个单独的政府部门也难以在某一领域内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也不能更好地使电子政务事业得到发展。而专业的维护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经济与技术实力,加大研究的力度,可以更好地为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也会为政府节约相当大的开支。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矛盾,即维护外包与信息安全之间的矛盾。从政府的某一个部门,很难解决这样的矛盾,但可以从行政法规进行某种规定,从立法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对这种从事所谓“电子物业”的公司进行相关的管理。从事这类服务的公司或其他单位应该具有以下的条件: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内部有较好的管理机制;所有的员工均在接受由公安部门进行的安全培训并在公安部门备案;由公安、服务委托方(政府的某部门)和受托公司签安全保密协议;受托方公司的每一员工也要签相关的安全保密协议,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公安部门对受托公司委约的不定期的检查;制定相应的罚则。(3)安全产品的安全管理问题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技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也离不开安全产品的使用,对安全产品的管理应该在目前的水平上进行加强。a.安全产品选择的管理安全产品同其他计算机产品一样,也存在着安全漏洞、后门、隐蔽信道等问题,所以在安全产品选择和采购等方面要进行管理。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安全专用产品的采购除了必须符合国家各方面的相关规定,如公安部的许可证,国家保密局对涉及国家秘密网络使用安全产品的规定等外,还必须选择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品。b.经销环节的管理安全产品不同于网络产品或其他计算机产品,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体系建设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用户的“应用”来制定完全个性的安全策略,并构建安全体系。对于相同的行业用户,即使是有相同的“应用”,也要考虑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现在有一种做法,许多行业和部门,为了降低费用,往往采取从上至下选择同一种安全产品。这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弊端,行业外的用户攻击我们可能会有较好的防护,但在行业内,掌握相同安全策略的人在不同的部门中会有很多。就会出现,多个防盗门用的是同样的锁、同样的钥匙,而这样的钥匙且掌握在多个人手中。这种根据“应用”来制定安全策略的方针,实际上是建立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的。不同的网络应用对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应该基于风险分析得出的结论来制定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寻找风险与安全投入的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的制定应该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安全策略,不仅浪费了投资,同时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后期服务与升级。安全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对一般的计算机产品可能有备机、备份的数据、备份的系统,就可以完成一般的灾难恢复。但是,对于安全产品的后期服务来说,就不能靠单纯的备机来实现,除非是硬件损坏。如果出现如黑客攻击造成的灾害时,安全策略的重新制定就是必需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六大对加快推进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战略眼光看待电子政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电子政务建设,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电子政务建设是引领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相互促进,迫切要求发展电子政务,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能力的基础工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体制及行为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政府必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务的参与度,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更加廉洁和开放透明的政府、更有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政府、更负责任和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以全局观点发展电子政务20 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不够清晰,电子与政务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没有互联互通,安全可靠性差;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共享基础薄弱;法规、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跟不上网络和应用发展的需求;等等。对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全局和长远,制定总体规划,科学设计电子政务整体构架。要明确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对那些社会需求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以及基础性、全局性的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建设步伐。正确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自为政。把握需求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电子政务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政府业务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把网上办事、政务公开作为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电子政务的便利。应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服务。强化辐射功能,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地应抓住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走产业化运作之路。要注意把重大建设项目与培育骨干企业、应用开发与振兴软件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政务系统运行维护与发展信息服务业结合起来,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以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注意防管结合,保障安全运行。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开发,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手段;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信息保密等级。电子政务的策略现存的问题就是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引导电子政务向新的方向发展。加快电子政务立法进程,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公开、安全与效率.作为影响大、涉及面广、关系到所有公民利益的电子政务工程,承担着政府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职能,是维持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应当加快电子政务的立法进程,依法保证各地方、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管理与维护;依法监管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批准、资金运用等各个环节,保证阳光项目,杜绝投资黑洞;依法保证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各类人群获取电子政务服务的权利;依法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的公开、安全与效率。具体的立法内容应当包括: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责任、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保障、信息安全、部门间信息共享、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项目的IT 治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一些国家建立了电子政府法律。2001 年韩国颁布了电子政府法,该法对韩国建立“无处不在的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发展多通道的电子政务、提高公民的利用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2002 年 12 月 17 日,美国颁布了 2002 电子政府法案 2,该法案从电子政府管理部门电子政府服务与预算管理办公室、电子政府服务促进与联邦管理、信息安全、拨款许可与有效日期、秘密信息保护与统计效率五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该法案对美国依法管理电子政府项目、保障公民利用政府信息的权利、保障政府信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欧洲各国也相继建立了一些与信息化或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目前,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化,电子政务立法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1.面对电子政府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管主体不够明确、投资预算缺少约束、重复投资严重、公民需求受到忽视、后期维护不力、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公开过于保守等问题,亟需出台电子政务法律,保证各地方、各机构的电子政务建设依法进行。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关注公众需求,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强化网站服务能力.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应当以用户为中心,而不应仅仅以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为中心,关注服务对象如公民、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职员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具体需求,完善政府网站的表格下载、办事、网上支付等多种功能,加强网站的互动交流管理,完善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功能,加快“一站式”服务步伐,真正提高网站的服务水平。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同时,还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金融监管,健全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信息公开问题,如官员收入公开、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的监管与审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应该多方听证,尽快出台符合法理、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使一些处于“深水区”、“敏感区”或“模糊地带”的政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3.促进集成整合,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协同办公能力.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与系统集成能力,无论是在数据级、系统级还是在元数据级、SOA 级上都比较低,尤其是在我国实施“大部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需要整合现有部门职能,减少交叉,提升服务能力,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与共享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制度,采用成本低而效果好的集成整合技术,加强电子政务后端系统的整合,提高协同办公与“一站式”服务能力,从制度建设、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元数据互操作、网站集成、架构整合等多个方面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5 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6.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制度在纸质办公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文件管理将成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电子文件的管理应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所揭示的规律,重视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快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的建设,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制度,为政府信息资源长远价值的发挥奠定基础。7.发展移动政务,完善立体化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电子政务是普遍性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获取电子政务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应当能够最大可能地保障各个地区、各种职业、各种生存方式的公民获取电子政务服务的权利。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网民已经超过了3 亿,这意味着非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大,加之中国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困难,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移动政务的发展势必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移动政务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等优点,在适时信息公开、危机预警与管理、非网民管理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广东某地区的调查表明,由于地处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以后,到年终发现许多家庭当年通话次数为零。但是,移动通话量却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移动政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国是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有大量的手机用户。可以预见,移动政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在我国“三网合一”的立体化电子政务服务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杨精.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