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pdf
第 一 单元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魏增巧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 36 个生字和 46 个词语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具体课时安排:十课时课时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2 年 9 月 1 日上课时间:主备人:魏增巧教学内容: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分析:该课通过描写一所由不同民族学生组成的边疆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课文一共 4 个自然段,第一段讲述不同民族的学生高高兴兴来到学校准备上课。第二段承上启下,通过上课铃声引出第三个自然段。第三段是全文的中心,描写同学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认真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看热闹,展现出同学们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第四段为结尾段,通过描写古铜钟、凤尾竹等,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教(学)具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备)第一课时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师谈话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师谈话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2教师补充资料。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揭示课题。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三、1顺势切入,初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学生展示介绍1、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2开火车练读。3做游戏巩固字词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趣味识字。(1)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2)指名读,正音。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五、作业超市1 感情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 抄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第 1 自然段:4学生试读课文。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学生写字。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1请各自轻声读第1 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4配乐朗读这一段。第 2.3 自然段:1师引入。“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 2.3 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4想象描述。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课 文 写 得 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 你 有 感 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3 抄写句子,加第 4 自然段: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2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穿戴学校好朋友语言教学反思:当堂检测:一、给引号内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坪“坝”(b b a)、阿“昌”族(ch ng ch n)、德“昂”族(ng ng)二、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呢?三、填词练习:()的民族服装、()的小鸟、()的国旗、()的铜钟课时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2 年 9 月 1 日上课时间:主备人:魏增巧教学内容:2 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个人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3.学习本课的 11 个生字。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教具准备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课前预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备)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根据教师的提问选择自己感兴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二、自读讨论、初读感知。1、布置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三、再读解疑。1、为什 么草 地是 金色 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四、各自试读,指名交流1、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趣的问题回答。猜一猜是怎么回事,再齐读课题。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学生读文,想想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朗读。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2、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第二课时一、学生上台讲述,汇报成果 1、启发谈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2、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3、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指导写字:小老师讲经验。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3、巩固检查。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1、现在说说对草地几句贴心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3、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让学生在汇报成果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先看后写,符合识字的基本规律。三、拓展活动。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各类字该怎么写。板书设计:2 金色的草地早上:花没有开,草地是绿色的。金色的草地中午:花开了,草地是金色的教学反思:当堂检测:一、读句子,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1星期天,我要去(钓、钩)鱼。2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扰)的。3在公园里,我们不能随便(掐、馅)花。4我在一棵大树后隐(避、蔽)起来,等着小朋友来找我。二、填合适的词。()()的花瓣()()的样子()()的草地()()的笑脸三、照样子,写句子。例:多么可爱的草地!1多么 _ 的蒲公英!2多么 _ 课时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2年 9 月 1 日上课时间:主备人:魏增巧教学内容:3、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具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预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备)第一课时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二、检查预习情况。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教师出示:来到天都峰(1)在、脚下(2-5)爬上、(67)爬上、之后(810)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2、认读多音字“假、都”。3、提名分节读课文。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3、提名读,齐读。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第二课时二、学习新课。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4、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五、布置作业1、自己学习生字。2、感情朗读课文。一、复习检查。1、提名朗读课文。2、听写生字。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四、布置作业用“终于”写一段话。板书设计:6、爬天都峰来到天都峰(1)在、脚下(2-5)爬上、(67)爬上、之后(810)教学反思:当堂检测:1比一比,组成词语。爬()峰()顶()辫()居()抓()锋()钉()瓣()古()通()纪()气()级()抬()勇()记()汽()极()台()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画天都峰(d u d )发 颤(ch n zh n)白发(f f )铁 链(li n li o)鲫鱼背(j j )汲取(j x )课时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2年 9 月 1 日上课时间:主备人:魏增巧教学内容:4、槐乡的孩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备)(一)谈话导入。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2、顺势切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二、研读课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小组合作学习:试读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4、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八、总结课文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极的劳动,你会体 会 到 劳动 给 人 带 来 的 快乐。课文,互相纠正读音。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勤劳 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快乐劳动是快乐 劳累教学反思:当堂检测:1、形近字组词。槐()苞()淡()飘()换()钩()愧()包()谈()漂()唤()沟()2、填合适的字。()人()意()()炊烟()人()目 满()而()()风()动 月()柳()()上()下()丽多()课时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2年 9 月 1 日上课时间:主备人:魏增巧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2、在背诵中积累。3、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教学重难点: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教(学)具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预习:熟读古诗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备)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二、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1、生讲,师略记条理。2、予以讲解、梳理。五、评比。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2、评比谁讲得好。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一、交流看相片的感受。二、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3、交流有什么感受。4、讲讲今后的打算。第二课时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习作设计一、想一想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二、教师巡视指导(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三、写一写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2、要把话写通顺。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二、说一说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第三课时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二、古诗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2、师范读,学生跟读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1、学习新生字。2、作业:背诵古诗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