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解读之公正篇.docx

    • 资源ID:7622476       资源大小:566.3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解读之公正篇.docx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解读之公正篇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它要求政治、法律上的公平公正,任何阶级和集团都不能享有特权。 理论阐释   一、公正词解 辞源对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简单地说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世,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治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二、公正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公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它建立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贯穿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它能够有效地保障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目标在社会各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作为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以公正为价值导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的公平正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的奋斗理想和价值追求,符合中国国情、根植中国大地,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 (一)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使这些制度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并得以顺利实施;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才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在为实现国家整体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使全体人民看到希望,并自觉自愿地为这一目标贡献聪明才智。 (二)公平正义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 公平正义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正义的历史性表现在它受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包括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都是不同的。公平正义的相对性则表现在它总相对于一定时期社会某种不合理的规则或现状而言,不存在绝对不变的衡量标准。我们绝不能把科学的公平观与平均主义画等号,也不能把科学的正义观与绝对正义画等号。从公平正义的历史性出发,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大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超越目前的发展阶段,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从其相对性出发,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从而为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正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公正不仅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而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也居于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也是集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改革瓶颈的关键因素。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核心价值追求 公正强调给每个人以其所应得,表现在每个人的付出与每个人所得之间保持一种比例上的平等。真正的公正要求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公正最终指向人们对各自权利与利益的衡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只在于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体现于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分配上。在现阶段,以公平正义为准则,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正共享式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二)公正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一个国家的富强与公正存在着天然的正相关。国家的富强不是只表现为社会财富的丰裕程度,更表现为全社会的凝聚程度,全体国民相互认同程度。如果离开了公正,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越丰裕,则社会越离散。没有公正的富强,就如同一堆没有骨架的腐肉。反之,一个社会的各种治理制度越公正,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社会会因此真正地体现出强筋健骨的强大。公正是民主的内核。公正是政治制度的首要美德。政治制度根源于反映不同利益表达的经济关系之中。不同的利益群体能否公正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是政治制度合理性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公正是民主政治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在民主政治的价值构成体系中,公正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性价值,并构成民主政治的价值基础;而平等、自由、秩序与安全等现实价值目标是民主政治的第二性价值,它们来自公正并受制于公正,是民主政治的具体价值内涵。平等是公正的内在要求。平等是特定制度安排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的平等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公正的外在形式。在平等与公正的价值排序中,公正优先于平等。如果将平等的价值凌驾于公正之上,它可能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法治是公正的具体体现者,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组成部分。立法必须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找平衡。诚信与公正是辩证统一的。如果个人没有诚信,就谈不上社会的公正;如果社会不公正,个人诚信就缺乏社会氛围。诚信的个人可以造就公正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也会给个人诚信提供最好环境。在一个既诚信又公正的时代,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 (三)公正是制度的保障 首先,公正的价值有赖于全社会的崇奉和践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要破除那种“破坏规则才能获益、承担责任就会吃亏”的意识,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机会主义和权力寻租行为,维护社会正义。树立只有遵守规则,担当责任,才能收获公正的理念。其次,通过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来保障公正的实现。建立以公正为基本原则的一系列制度,走民主法治之路,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将各种形式上的制度变成实质的结果,正是检验公正与法治能否落实的重要标准。最后,构建公平地保障各种权益的社会体系。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赋予公民平等的选举权、表决权,公正地立法,公正地执法,坚持司法公正,将矛盾冲突化解于体制内,这些都是民主政治有序性的保障。要通过维护公正、加强法治,努力消除各种差距,以公正和法治为核心的基本规则,促使各利益群体之间进行相对平和的协商对话,不断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公正价值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图说公正   公道在心,不偏不倚 公正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保护所有公民的一切合法权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司法中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严重,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 历史故事   1苏东坡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期间,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苏东坡过50岁生日时,家人要为他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哪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天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儿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后苏东坡虽赋闲在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2经典世界商战 在世界商战经典案例中,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则案例十分有趣。有一次,犹太人洛克菲勒想在巴容县铺一条与竞争对手平行的油管,但对手已让县议会通过一个“除了已经铺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巴容县”的议案。这项决议显然是有失公平的。洛克菲勒决定挑战这显失公平的决议,他调集大量人力在一夜之间铺管完成。第二天,他来到巴容县议会,告诉议员说:“希望大家到现场参观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已经铺好。”第三天,议员们到现场一看,个个呆若木鸡。他们没有想到,“除了已经铺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巴容县”的条款反而保护了美孚石油公司。而洛克菲勒则认为,这是公正的力量在迫使他这样做。第四天,犹太人的公正观念是他们商业成功的生命剂。他们一边做生意,一边努力让经商变得公正,这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但犹太人的努力最终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适宜经商的种族。 典型人物   1董必武 “依法治国”首先提出者是董必武。董必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倡导依法治国的第一人,也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唯一学过法律的。他曾经说过:“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1956年,他在党的八大上就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作了大会发言。他在发言中郑重地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加强人民民主法制依法办事的治国方略,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著名论断。此前,他也在关于党在政治法律方面的思想工作的报告中呼吁:“对宪法和法律,我们必须带头遵守,并领导人民群众来遵守。”可见,法治思想在董老心中占据着超出一切的地位,可以说,董老当之无愧是我们新中国法治的第一人。 2王书田 王书田,江苏人,中共党员,1953年9月出生,1973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临潼公安分局民警、派出所副所长、所长、党委副书记、政委等职,1998年2月调任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王书田从事政法工作近30年来,公正执法、秉公办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别是1998年他调入临潼区人民检察院以来,铁腕带铁军、铁面办铁案,所办理过的案件,证据确凿,起诉到法院的案件全部作了有罪判决,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主管的反贪工作在西安市检察系统连续五年名列前茅,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他本人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身患多种疾病,在罹染肝硬化、糖尿病综合征并得知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视使命重于生命,视职责重于泰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先后三次累倒,两次吐血,两次被送入医院进行急救,摘除了脾脏,仍无私忘我以铁人般的毅力在工作岗位上,在查办职务犯罪这个特殊的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罗干分别对王书田的事迹宣传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共陕西省委、西安市委、西安市临潼区委、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和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分别作出开展向王书田同志学习的决定,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为王书田同志记个人一等功并授予全省检察系统“优秀检察官”称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王书田同志全国检察机关“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中共陕西省委授予王书田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身边人事   1伟大变革铸就辉煌篇章 40多年来,甘肃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靠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巨大红利。4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一系列为民、惠民、利民重大举措,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甘肃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高。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使人们享受到了更加均等的教育机会。多少曾生活在封闭落后和贫穷中的孩子,依靠知识改变了个人的命运。改革开放之初,上大学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2017年甘肃省高考录取率已达80.62。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甘肃省大学学历拥有者的比例从1982年的0.62跃升至2015年的9.56。从2011年开始,甘肃省数百万名农村学生吃上了免费“营养餐”,农村孩子的营养条件得到改善。从2017年开始,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至此,甘肃省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城乡居民有了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消费和更好的住房。从1978年到2017年,甘肃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68倍、80倍。如今全省每百人就有96.8部移动电话。截至2017年底私家轿车全省保有量已达120.9万辆。从1995年开始的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制度改革,更让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1979年,全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4.63平方米,2016年达到33.69平方米。现在,99.8的人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甘肃省编织了广泛的社会安全网。由于有了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也得到了保障,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改革开放得到人民拥护、充满无穷活力的根本原因。 2.公正司法做群众幸福的守护者 多年来,甘肃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从审判理念、审判方式、审判质量、审判效果四个方面对刑事审判工作机制进行了不断探索,努力实现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了刑事审判工作的科学发展,为陇原大地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近年来,随着司法为民、人文司法、和谐司法等司法理念的形成,人性化执法的氛围越来越浓,甘肃省法院的刑事法官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刑事审判的人文关怀。宽严相济,既震慑了罪犯,又给有罪之人以悔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定的环境。法律是保障人权的,而之所以要保障人权,源于对人的爱! 3让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2018年10月21日,王力军在老家度过了50岁生日。“大家为我付出这么多,我的生活不会没有起色。”王力军告诉记者,改判无罪后他心里踏实、干劲十足,现在不仅操持着老本行,还承包了近200亩地,成了当地种粮大户,“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以纠正错案推动法治进步。”2018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司法体系的天平中不断趋于平衡,从拨乱反正到良法善治,疑罪从无、以审判为中心等诉讼制度基本原则逐步落实,为民众筑牢法律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刑法谦抑性”原则首次写进判决书疑罪从无司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审判为中心让证据裁判 名人名言   1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培根 2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薛宣 3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4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何启 5公正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申居郧 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经典名言阐释: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书·洪范偏:不公正。党:偏私。荡荡:宽广无边的样子。平平:治理有序。【大意】处事公正,没有偏私,仁政就能够顺利推行;处事公正,没有偏私,国家治理就会井然有序。【解读】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事。纣王的叔父箕子见此,苦心谏阻,反被纣王囚禁起来。周武王伐纣时,箕子趁乱逃往箕山(今山西陵川棋子山)隐居。周朝建立后,武王求贤若渴,求访了隐居的箕子,在向他请教治国的道理时,箕子说了上面的话,强调公平正直、不结党营私是圣王治理天下的关键。唐朝时,大臣房玄龄在回答太宗皇帝问政时也引用这句话来强调公正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处事公正是国家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度,如果缺失公正,就会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必然倾斜甚至倒塌。古代如此,现代亦然。这句话常用来强调公正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管子·形势解【大意】上天公正没有偏私,因此无论万物是美是丑,没有不在苍天覆盖之下的;大地公正没有偏私,因此不论万物是大是小,没有大地不能承载的。【解读】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在中国历史上较早且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公正的问题。对社会公正的重视与追求,可以从他对天地的描述中看出。管子一书所描绘的天地,均以公平、公正为特点。既然天地宇宙以公正无私为特征,那么生存于其间的人类也应效仿宇宙,克制私欲,践行公平正义。如何实现社会公正呢?管子书中另有阐述:执政者应该像天地一样公正无私,这样就可以使人民信服、上行下效,这样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员干部要树立“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的价值观,自觉当好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管子这句话旨在倡导执政者公正无私、率先垂范,带动人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枉:奸邪的人。直:正直的人。错:通“措”,放置。【大意】举用奸邪的人,将其置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信服。【解读】春秋时期,鲁哀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答道,为政之道在于公正地选择官员。举用正直的人为官来抑制奸邪的人,百姓才会信服;举用奸邪的人来压制正直的人,百姓就会不服。对于孔子的建议,鲁哀公并未采纳,就连孔子这样近在眼前的贤人,也始终未被重用。最终鲁哀公与国卿发生冲突,被迫流亡国外。政府行为的“公正严明”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百姓几千年来的理想。在过去,百姓把这样的理想寄托在“清官”或“贤君”的身上,然而历史与现实证明这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如今通过合理的体制与健全的法制,可以有力保障公正的实现。能做到让公正抑制邪曲,在今天依然是为政的一条正道。这句话旨在说明要公正地选用人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大意】如果为政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那么,不用下命令,百姓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如果为政者自身不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遵从。【解读】关于如何为政,孔子还有一句深刻而精辟的论述:“政者,正也。”为政之道在于公平公正。一个“正”字,是古往今来一切有所作为的为政者身体力行的功夫待人公正公平,处事公正公允,作风公正廉洁。凡为政公正者,百姓誉之,无需下令也会紧随其后;凡为政偏私者,百姓唾之,三令五申也难以有人响应。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强调“身正”仍是古今相通的价值观念。打铁需得自身硬,如今的领导者更应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下属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从而实现政令推行的畅通无阻。“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其深意正在于此。这句话常用来强调领导者端正自身,发挥道德示范作用的重要性。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昭公五年【大意】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解读】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宠幸私生子竖牛,并让他参与政事。竖牛无才无德,但很会揣摩上位者的脾气喜好,利用各种关系挑拨离间,从中渔利。他用计挑拨叔孙家族的关系,最终害死了叔孙家的两个嫡子壬和孟丙。叔孙豹去世后,他让叔孙豹的庶子婼继任大夫。婼当政后,并没有报答竖牛的拥立之恩,而是历数他的罪状,最终将其处决。婼不计个人恩怨,公正处事,为国家铲除佞臣的行为,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许。婼也通过公正廉明、忠于职守的为政理念成就了一番事业,史称叔孙昭子。这句话是古人对叔孙昭子的评价,提醒为政者不能假公济私既不能借为政之便提拔、赏赐自已的恩人,更不能公报私仇,仗势打击、迫害自己的仇人。这一古训历时数千年,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常用来强调处事要秉承公正的原则。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商君书·慎法阿():迎合,偏袒。【大意】喜爱某人而不对其偏私,憎恶某人而不去贬损他。【解读】战国策在评价商鞅变法的成就时说:商君治理秦国时,令行禁止,公正无私。执行处罚时,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时,不偏袒自己的亲信。即使太子犯法,也会处罚他的老师以示惩戒。变法一年之后,没人拾取别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敢随意谋取非分的财物。秦国很快强盛起来,令其他国家大为忌惮。要使国家强盛,就要有公正的法律作为保障。公正的法律,就要像商鞅在商君书中所说的那样,决不能把个人私心掺进执法活动中。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这句话说明了司法公正对于国家而言的重要意义。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大意】公正带来正直明察,偏私带来昏暗愚昧。【解读】荀子是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学问集百家之大成。他在历史上率先使用了“正义”一词,认为一个合格的君主,要能主持国家的公平正义,这是国家政治清明、民众安康的关键。所以他要求执政者本人能够通过履行公正来达到正直明察,杜绝偏私以避免昏暗愚昧。“公正”在时下也是热门语词,这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说明今天的社会治理主体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体认。在当今中国,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纳入公平正义的视野里进行考虑,这也促使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建设和完善。这句话常用来劝诫为政者要履行公正、杜绝偏私。 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吕氏春秋·贵公【大意】为政者只要做到大公无私,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是由大公无私而得来的。【解读】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一书,在贵公篇中记载了一段齐桓公与管仲的轶事:齐国名相管仲病危,齐桓公去探望他,并问他谁可以接任宰相之职。齐桓公提出了鲍叔牙与隰朋两位人选,管仲并未顾及他与鲍叔牙的深厚友情,明确指出了鲍叔牙为政的缺点,断不同意让他担任宰相;同时,管仲指出隰朋为人不拘小节,是一位相才。此事足见管仲的大公无私。篇名贵公,本身就蕴涵着以公正为贵的理念。吕不韦的这个结论,来自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他曾说过,纵观历史记载,古往今来的君主,都是因大公无私而得天下,也都是因偏私徇私而失天下。现在看来,这句话依然十分深刻。这句话道出了为政公正是天下安定的基础。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大意】处置有罪的人时,即使他是高官也不饶恕;奖赏有功的人时,即使他只是平民百姓也不会遗漏。【解读】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赏罚是君主独有的权力,也是君主控制臣下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他主张赏罚必须严明,不能因为君主的一时好恶而滥加赏罚,同样,也不能因为应罚者地位高而不罚,应赏者地位低而不赏。在韩非子看来,维持赏罚的公平,一切按照法令行事,是保证国家安泰的重要原则。韩非子的这种赏罚公平的观念,虽是从维持君主权威角度阐发的,但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值得借鉴之处。为人上司者,如果能够175正确判断下属的功过,并以公正的赏罚作出反馈,不仅能够促使下属努力工作,推动事业顺利发展,也能够起到维护群体内部和谐的作用。这句话常被用于阐述赏罚公平的原则。 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汉·韩婴韩诗外传【大意】公平而无私,不因为处境安稳而肆意妄为,也不因为身处险地而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解读】韩诗外传是西汉人韩婴注解诗经的著作,本句就出自其中。为了解释本句,韩婴还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卫献公被迫出奔,后得以回国,想封赏与他共患难的大臣,一个叫柳庄的大臣说:“如果大家都留守,谁追随您?如果大家都随您出奔,国家怎么办?您只重视与您同行的人,不够公正,这样恐怕不行吧?”卫献公表示赞同。在本句中,韩婴阐述了他衡量正直者的标准:公平无私就是“正”,不因处境改变行为准则就是“直”。从上文所讲的那个故事来说,卫献公如果坚持封赏同行大臣,就等于无视了留守者的功绩,会在群臣中造成裂痕。一个好的领导者,对待下属作出的成绩,就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自身的好恶而区别对待。这句话常用于阐述公正的内涵。 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大意】赏罚要落到实处,就要有事实依据,不能只为了虚名而任意赏罚。【解读】赏是为了激励,罚是为了警醒,如果二者不能据实而行,那么赏罚就毫无意义。董仲舒总结了前朝赏罚不公的教训,认为治理国家要使赏罚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公正,才能起到“义利”驱动的作用。赏罚分明,在各行各业,都是人们对领军人物的基本期待,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藉此产生。古往今来,社会公正,直接关系到国家兴盛、人民幸福。发展成果的公正分配,奖惩措施的公正实施,都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这句话常用来强调赏罚分明是实现公正的前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大意】做官的人办事公正,没有私心,说一句话就能使千千万万民众响应。【解读】行公道之政,就是对于有贡献的人,即使关系疏远,也加以奖赏;对于违反法令的人,即使关系要好,也不偏私。如果这一制度能够切实施行,老百姓就不会有怨怼,从而实现令行禁止、社会团结。因此,淮南王刘安认为,从政必须坚持公正,才能立国安民。公正,历来是人们的社会理想。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许多因素的干扰,公正往往不可避免地迟到、缺失,甚至被抹杀,因此,民众对于公正的盼望,从来未曾减弱。不可否认,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不公正的现象,所以更需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公务人员做到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如此才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才能得人心促发展。这句话常用于说明公正的重要性。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礼记·孔子闲居【大意】天无私地覆罩万物,大地无私地承载万物,日月无私地照耀万物,遵奉这三种无私精神来勤劳劝勉天下,这就叫三无私。【解读】孔子的弟子子夏曾向孔子请教古代圣王的德行如何,孔子回答说:“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又问什么是“三无私”,孔子就用这句话回答了他。孔子所说的天地日月,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化身。孔子认为,大自然不偏向任何人,给万物以同等的发展机会,显然是公正无私的典范,古代的圣王就是向大自然学习,把这种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治国实践中去,因此能够成就大业。依据天理来阐述公正的道理,反映了自古以来人民对公正社会和美好生活就深深向往,并认为这是天道规律,不可违背。公正,作为深植于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也同样需要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体现在对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遵循规律,践行公正,以公正促进国家的富强。这句话常用来阐释公正无私的内涵。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汉·刘向说苑·至公【大意】办理公事就不要为私人包括自家算计经营,身处公门就不要谈论发财获利的事情。【解读】本句是说苑·至公中记载的一句孔子名言。篇中,孔子以本句来解释什么叫“臣之公者”。战国时,鲁相公仪休听说所吃的葵菜是自家种的,就下令把家里的菜园铲掉,以免与民争利,这就是“不营私家”“不言货利”的公正无私精神的体现。公仪休的举动,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过分,但实则是很有必要的。这句话的实质是强调“公正”与“廉洁”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公权力机关往往掌握了大量资源及利益的分配,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官员在公门,治官事,若一心只想着“营私家”“言货利”,则公正就如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我们常用这句话来告诫官员应当在公言公,而不以私犯公。这是为官从政最基本的政治伦理,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正的底线要求。 不虚美,不隐恶。汉书·司马迁传【大意】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解读】司马迁写的史记比起春秋一书有更进步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作者敢于面对现实,真实地记载历史事件,不像春秋那样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这种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得到了东汉史学家班固的肯定。他在为司马迁作传时,评价史记一书,说它:“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精神最可贵之处,当描写帝王将相等人物时,司马迁能做到这一点,尤属难能可贵。他的这种秉笔直书精神,为后世历史学家所敬仰和追求。其实,不仅写史要做到客观公正,我们评判其他任何事情都应该端正态度,实事求是。如果仅凭个人好恶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曲直,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这句话常用来强调要公正叙述、评价事物。 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之。汉·王符潜夫论·潜叹【大意】正义的人与邪恶的人势不两立、不能共存。【解读】东汉政论家王符有感于朝廷举措失当,写下潜夫论一书,阐述了自己治国安邦的思想。其中谈到正义与邪恶势力交锋时,王符先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春秋时期晋国有名的贤臣范武子从流亡地秦国返回晋国后,晋国的奸邪小人都逃跑了。其二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元从楚国回到宋国后,掌握朝政的鱼氏就被驱逐出宋国,宋国秩序得以恢复正常。之后,他提出这句话,意在说明自古以来正邪不两立、邪不压正的道理。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涉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对于邪恶势力必须严厉打击,从源头上杜绝有碍社会和谐的因素。这句话常用来表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与愿望。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大意】立下功劳应该受赏的,赐予千金也毫不吝惜;没有建功却想要恩惠的,一分一毫也不会给予。【解读】这是魏书对曹操用人艺术的评价,简要概括,就是“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曹操自己也说:“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把能否公正赏罚,看成“明君”与“庸主”的重要区别。行动上,他一方面从不吝于厚赏功臣,比如,消灭袁绍势力后,一举封功臣20余人为列侯;另一方面,严格制定并执行“罚”的律条,如公元203年颁布的败军抵罪令规定:将领出征,打了败仗要治罪,造成损失的要免去官职和封爵。曹操自己不慎马踏麦苗,违反军令的时候,立刻“割发代首”,以示自我惩戒。曹操凭借公正严明的管理制度,使部下心服口服、甘于效命。这句名言同样可以提醒今天的管理者建立公正的奖惩机制,执行公平的赏罚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蜀书·李严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语【大意】水面是最平的,所以能够以其为标准,校正本身歪斜的事物;镜子是最清晰的,所以长得丑的人照镜子,不会因镜子把丑相映照出来而生气。【解读】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罢免了大臣李严的官职,将其流放。但由于诸葛亮执法公正,李严自觉情真罪当,并不因而怨恨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李严伤心过度,竟然病死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用“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来解释李严的行为,以及赞扬诸葛亮的公正风范。本句以不好的事物能够被水和镜子照出缺点,而不会心存怨恨为比喻,说明只要执法者能够做到公正无私,犯罪者即使受到处罚,也不会心生怨气的道理。在三国时期,蜀汉的法律是比较严厉的,李严、廖立等大臣都受过诸葛亮的重罚,但他们没有怨言,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执法必严,且对事不对人的结果。这句话常用来表达公平执法的重要性。 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晋·潘尼安身论【大意】追求高尚的道德首先要使自己身心安定,要使自己身心安定就要有一颗公正之心,要使自己有一颗公正之心就要具备无私的精神,无私精神的培养在于清心寡欲。【解读】西晋时期,政治黑暗,世家大族之间互相倾轧,社会动荡不安。身居要职的潘尼崇尚儒家的道德仁义,为了表明高洁的志向,写了安身论一文。其中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思想,简言之,就是让自己身心安定、为人正直的方法,在于没有私心、清心寡欲。他还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那些利欲熏心之人攀权附贵投机钻营的丑态,并警告说,这种行为“大者倾国丧家,次则覆身灭祀”。如今,一些党员干部受物质、金钱的诱惑,丧失了公正之心,情为“人”所系,权为“人”所用,利为“人”所谋,不仅给单位、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这句话常用于提醒人们要节制私欲。 奉法不阿,君之义也。后汉书·郅恽列传【大意】公正而不逢迎附和地执行法律,是您应当遵从的原则。【解读】东汉人郅恽为替朋友报仇而杀了人,随后到县衙投案自首。由于他是县令的属下,县令对是否将其逮捕犹豫不决。郅恽见此说道:“我为朋友报仇,这是我个人的私事;公正地执行法律,是您当遵从的原则。让您丧失公正而保全我的性命,这不是我的气节。”说完他自己直接跑到监狱去服刑。为朋友报仇就随意杀害他人,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这都是无视生命的表现,应当给予否定和批判;而郅恽要求县令维护法律公正,不能因自己是其属下就网开一面,则值得肯定。法律的权威就体现在它的公正性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量刑不应该受犯法者的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以及人情关系等因素影响。这句话常用于强调要公正地执行法律。 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北朝西魏·苏绰六条诏书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解读之公正篇.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