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行业分.pdf
中国饮料行业分析李康干迎AB STRA CT First,the analysis w asm ade on the developmental statu s,the prospect and thetendency of our beverage industry,then the problemsex 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our beverage industry w ere pointed out,and finally,the counterm easures w ere p ro2posed.一、行业概述饮料工业包括软饮料和啤酒,作为食品工业最具经济规模的大宗产品,也是国际竞争最活跃的领域,依靠的是实力、规模和技术,整个行业的集中化、规模化格局已初步形成。据近十年来世界饮料消费统计资料,充气饮料、茶、瓶装饮用水和果汁饮料的消费呈增长趋势,牛奶、咖啡、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费呈下降趋势。各种饮料的消费比例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在美国,充气饮料消费比例最大,为世界第一位。西欧和澳洲的奶制品消费比例最大,日本茶的消费比例最大。从各国对果汁品种的消费趋势来看,橙汁在各国的消费量都比较大,是一种世界性的饮品。根据人们的饮食习惯、传统理解以及统计资料习惯性的划分,下文中的饮料是指茶、充气饮料、果汁饮料、饮用水等软饮料。二、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状况11 我国饮料生产的现状及特点在我国食品工业中饮料工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1980 年以前,全国软饮料年产量不足30 万吨,到 1996 年年产量已达88318 万吨(包括乡镇企业),年均增长 24%,是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1996 年后我国软饮料工业仍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到 1997 年全国饮料产量已达960万吨(见下图)。1998 年饮料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98 年上半年全国软饮料产量为448105 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 2219%。而对比公认发展迅猛的啤酒业1997 年产量 1218%的增幅,饮料行业无疑已成 为“酿酒”之后食品工业中又一个重要行业。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状况同国际饮料行业的普遍发展形势相适应,我国的软饮料生产企业亦呈现出产量集中度高,大型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大的特征。51No.11999StatisticalResearch目前广东健力宝、海南椰树等20 家大型企业,平均产量规模为2118 万吨,为全国饮料企业平均规模的54 倍。这 20 家大型饮料企业占我国全行业企业数的0154%,其产量占全国饮料总量的40180%,销售收入占48%,利税占 76%。从趋势上看中国饮料行业还在进一步向集约化发展。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调查资料显示:1997 年饮料工业产量前20 名中产量超过10 万吨的共19 家,比 1996 年增加7家;20 家企业产量为436 万吨,比上年增长37154%,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40180%,比1996 年提高419%,大型骨干企业在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1997 年全国饮料总产量在增加,饮料生产企业总数逐步减少,而大型企业却在增多,规模在扩大。这些充分反映出,我国饮料行业向集团化和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从经济效益分析,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大型骨干企业经营情况远远好于全国平均数,如 1997 年,前 20 名企业平均每吨饮料创利税 597164 元,比 1997 年全国平均每吨饮料创利税高119 倍。其利润 1997 年前 20 名企业平均每吨为386186 元,比同年全国平均每吨饮料利润108143 元高出 2156 倍。因此可以预计,我国饮料业未来的成长将主要来自大型企业的发展。21 产品结构(1)碳酸饮料:饮料工业的主导产品。其产量约占饮料总产量的50%,已形成可乐饮料、运动型饮料、各类果味饮料等系列,目前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系列产品仍以绝对优势占据我国市场。据全国 1212 家零售店逐月商品销售情况监测结果1997 年我国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雪碧和百事可乐的占有率分别高达 31148%、21111%和 18112%,其次健力宝为 7146%,其它的国产品牌仅有正广和一家挤入前9 名。由此可见“两乐”的迅速发展,给民族饮料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大了压力。同时也应看到,现在美国人均年消费碳酸饮料18177 千克,日本 2117 千克,德国7613 千克,而我国尚不足3 千克。中国市场仍有空白点,只要企业创名牌,扩大规模,发展空间还很广阔。目前健力宝的产量已达42万吨,销售收入近20 亿元,1998 年我国市场更出现了“非常可乐”和“汾煌可乐”两匹黑马,这对我国民族品牌的崛起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2)饮用水:近几年发展较快,全国已拥有上千家生产企业,1997 年我国生产的矿泉水、纯净水等约170 万吨,仅瓶装水即约占全国软饮料总量的17%,目前市场占有率(据全国 1212 家零售店逐月商品销售情况监测)前五名的品牌有:乐百氏、娃哈哈、斯柏克林、延中、可赛。年产达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如深圳益力、海口椰林、珠海永隆、山东碧云洞、广东华山等,由于技术装备完善,产品质量有保证,市场占有率高,是我国饮用矿泉水行业的主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矿泉水的市场水平还不高,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年产在100500吨,往往资金短缺、技术装备较差。而纯净水后来居上,仅上海目前纯净水生产企业多达 100 余家,其种类也由原先的瓶装扩展到桶装,估计饮用纯净水的消费者已突破300万大关。(3)果汁饮料:处于起步阶段,至 1995年,全国的果汁产量已经上升至115 万吨,占当年软饮料总产量的1615%。目前占我国市场主导地位的果汁饮料品牌依次是汇源、大湖、佳得乐、统一、椰风、都乐、康师傅等(据全国 1212 家零售店逐月商品销售情况监测),但总的来说还未形成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大集团。我国的浓缩果汁主要用于出口,内销市场以柑橘浓缩汁为主。生产浓缩果汁的公司以山东中鲁最具代表性,其产品有95%出口到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 10 多个国家。1997年公司的果汁生产线已增加到9 条,共销售果汁 211 万吨,占我国总出口量的64%。他61统计研究们打算到2000 年时提高总产量达5 万吨,可以加工水果44 万多吨。在加工工艺上尽可能采用“冷工艺”,即将优质水果在低温、无菌条件下加工成冷冻浓缩鲜果浆,这样,既可以保持水果的原汁原味,亦使其营养价值不受损失和破坏。目前,采用此项工艺生产的企业在我国为数不多。(4)蔬菜汁饮料:仅处于试生产阶段。前几年试产的番茄汁、胡萝卜汁、芦笋汁、马蹄汁、莲藕汁等品种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加工工艺不科学,口味欠佳、色泽不好、含糖过高等原因,市场销路不佳。特别是以菜果合一的果茶,因添加过多增稠剂,且热加工过程使其褐变,虽曾红及一时,却马上失去了市场。蔬菜汁饮料是补充人体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应该重视发展。现在关键是要研究改进加工工艺,使其做到色香味俱佳之余,营养又不受破坏。但基于我国的膳食体系、蔬菜本身的缺陷和消费者的取向,这种极具保健功能的饮料在我国的发展至今仍不理想。(5)植物蛋白饮料:主要品种有豆奶粉、椰子汁、杏仁汁、花生露、核桃露等,年总产量约 20 多万吨,约占软饮料总产量的2%。目前,出现了生产维维豆奶(维维)、椰树(椰树)、露露以及宁露(宁城老窖)等知名品牌的几个大型企业集团,其发展极为迅速。但这种饮料从总产量来看还很少,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除了积极增加总量外,还应适当增加其蛋白质的含量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6)功能饮料:又称保健饮料,是继碳酸饮料、果蔬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料产品,被誉为 21 世纪的饮料。泰国的“红牛”复合维生素功能饮料售价相当于可乐的10 倍,在欧洲市场深受欢迎,亦以不错的成绩打入我国市场。我 国有“药食同源”的传统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应使功能性饮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7)茶饮料:作为近一两年崛起的新型饮料,茶饮料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我国饮料市场。其占领市场的优势在于,浓郁的中国特色符合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天然健康的市场形象顺应时代的发展;较强的解渴功效在全球气温变暖和旅游热兴起的大环境下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旭日升、康师傅、三得利及统一等品牌是这一新兴领域的主导力量。31 出口形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701986 年间,世界果汁产量年增长率为219%,至 90 年代达到 317%。1990 年世界果汁总产量为7200 万吨,1995 年世界果汁已达8700 万吨。预计到2000 年将达到 1 亿吨。全球果汁的国际贸易量和国际贸易额在过去的20 年平均年增长率为 15%。到 1995 年贸易额已达到50 亿美元,贸易量为1000 万吨,预计 2000 年将达1200 万吨。美、德、英、法、日等发达国家是果汁的主要进口国,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是果汁的主要出口国。甜橙汁、苹果汁和菠萝汁是主要出口产品,其中甜橙汁占果汁贸易量的一半。根据我国海关统计,1995年我国果汁出口量仅为万吨,只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011%,贸易额约为1000 万美元,占总贸易额的012%。由此可见,尽管果汁的国际贸易量巨大,但我国所占的份额却很小。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果汁加工体系,争取成为果汁出口大国。目前,我国出口的大宗品种有浓缩苹果汁、菠萝浓缩汁;鲜果汁则仅 次 于 浓 缩 果 汁,在 北 美 的 市 场 份 额 有37%。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是苹果汁。我国1997 年 上 半 年 出 口 苹 果 汁 8180 吨,价 值1750 万美元。而 1996 年同期出口仅820吨。在国际果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苹果汁出口增长最多,这是来之不易的。美国果汁协会估计,中国生产苹果汁的潜力很大,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苹果汁出口国。我国的果汁生产企业要抓住机遇,形成规模,到中西部去开拓事业,大力挖掘我国水果资源优71李康干迎:中国饮料行业分析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果汁工业。三、我国饮料工业的发展前景据统计,目前世界饮料的年人均消费量为 50 公斤,而在我国只有10 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从这一数字来看我国饮料市场仍是一个低度开发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群的迅速扩大,我国的饮料消费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0%左右,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市场潜力非常大。从综合的角度来考察,按照国际通行的评价工业产业景气程度的指标,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饮料工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在这里的分析包括酿酒)的发展前景:11 产业集约程度由于产业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一样,都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整个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是、劳动含量逐渐减少,而资本含量愈加增大,因此集约度表现一个产业的发达程度,其所体现出的高科技含量和产业的现代化正是朝阳行业的重要标志。考察工业产业集约度就是要把握产业在一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的劳动力占用程度、资本装备程度以及资本与劳动力的对比程度,通过设立相关指标的分析,有关资料表明,在对我国工业分类后的39 个行业中饮料制造业仅次于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位居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前五强。21 产业盈利能力对各产业盈利水平的分析,主要考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率、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等,将各产业同一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并计算综合指数,饮料制造业高居高收益产业的第三位。31 工业人均创利水平比较通过选取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排序,饮料制造业仍跻身高效率型产品前10强。以上可见,饮料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日常消费品行业,由于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具有强大的规模生产能力,资本运作成功,资金效益良好,从各方面指标来看在我国当前均具有较大优势,全方面发展实属不易。从前一项指标来看,饮料行业将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从后两项来看,其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四、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11 综观国内饮料市场,预计将会出现以下趋势一是市场扩大化,消费量继续增加。这是由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度假、旅游风尚的形成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二是竞争国际化,由于饮料行业是我国各行业中开放程度较高且成果较显著的行业,因此国际名牌同民族品牌的竞争尤为激烈是饮料行业的重要特征。在内销方面以碳酸饮料和瓶装水为主战场;外销上主要是在果汁领域。随着更多的国外大型饮料企业参与我国竞争,一方面必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另一方面也迫使我国饮料生产企业思考和制定参与竞争的先进策略,因此主动面对市场,研究消费特点等灵活适应市场的营销方式在饮料行业相对更为普遍。三是品种多样化,从需求者角度,饮料是价格较低的日用消费品,因此相对于昂贵的耐用消费品人们更希望尝试、也更容易接受产品的变化。同时从供给者角度,务实的营销理念将使各种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饮料更多地出现在我国市场,尤其是果汁产品的开发将力求创造产品的差异化。四是消费名牌化,名牌产品的地位将更加巩固,“杂牌”的市场越来越狭窄。这一方面是市场规律所致,另一方面国外品牌的加入将加速这一过程。81统计研究五是瓶装水和果汁饮料的消费增加。由于消费者注重的是天然和健康,同时我国饮料行业的产业政策把发展各种果蔬、植物蛋白等天然饮料放在重要地位。因此在市场占有率排名上,以量取胜的桶装纯净水和以求变适应青年消费群的碳酸饮料之后,瓶装水和果汁饮料市场将有扩大化趋势。21 近几年内5 种饮料将在市场中居主导地位根据以上市场分析,我们预计近几年以下 5 种饮料将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其先后排名为:纯净水、无色碳酸饮料、瓶装矿泉水和茶水、功能性果汁饮料和奶汁型饮料。纯净饮用水目前以每年20%的增幅被市场接纳,由于不少大企业为职工购置饮水机,同时饮水机又进入寻常百姓家,因此纯净水的消费量将占整个市场的40%。碳酸饮料仍然占据饮料市场相当大的份额,是近年相当多的单位、团体在选购防署降温饮料时的首选,加上稳定的质量、多样化的规格,以及厂商不断推出的活动,预计其消费量仍将占整个饮料市场的25%。由于全球崇尚,以及旅游热而产生的连锁消费效应,瓶装矿泉水及茶饮料的产销势头仍会旺盛,经过激烈的竞争淘汰,瓶装矿泉水、茶水已形成质优品正的产品,其消费量将占到整个市场饮料消费量的20%。功能性果汁饮料销势被看好,尤其是近年来开发的橙汁、桃汁、梨汁、百合汁等在崇尚自然的风气下消费量将占到整个市场饮料消费量的10%。在果汁加工业中,浓缩果汁所占的份额将较大,特别在国际贸易中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据统计,我国水果年产量已达4200 万吨,其中苹果占1400 万吨。由于市场鲜果容量有限,而用于加工罐头、蜜饯、果脯和果汁饮料等各类制成品的原料果品仅有800 万吨左右,不到总产量的20%。其中果汁产量仅有110 万吨,而发达国家水果加工量一般在50 60%。因此,大力发展果汁工业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果汁工业的发展将为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事实上,开发具特色、多样化的果汁饮品,如混合果汁、调味果汁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奶汁型饮料悄然崛起,以新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可可、咖啡、果蔬汁等风味,也将取得饮料市场5%的份额。五、我国饮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 资金短缺严重束缚企业发展我国的饮料行业作为正处在高速成长期的朝阳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我国对饮料行业并无特殊的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少,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企业包袱重、资金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尤其突出。如健力宝集团,1996 年销售收入40 亿元,在正常情况下需要流动资金10 亿元,但国家只贷款3000 万元,仅占所需流动资金的3%。因此在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引进外资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不可避免地将一部分市场份额甚至是民族品牌拱手相让。可见进一步利用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是当务之急。到目前为止,饮料行业特别是生产软饮料的上市公司相对较少。在沪深上市主业涉及到软饮料产销的仅有12 家,其中软饮料占产品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只有深益力、承德露露和恒泰芒果,而目前我国专门生产软饮料的企业已达 3000 多家。21 利用外资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美国“两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合作备忘录规定,在中国的罐装企业生产“两乐”的同时,要罐装不少于30%的中国牌号饮料,但从执行情况看是不够理想的。据 28家罐装厂的统计,1995 年生产的中国牌号饮料共 14153 万吨,只占其总产量的9%,远远未达到规定指标。而 1996 年上半年罐装的中91李康干迎:中国饮料行业分析国 牌 号 饮 料 只 有 7119 万 吨,占 总 产 量 的6163%,比例有所下降,这一情况在碳酸饮料产品尤应关注。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在采取合资的方式之外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的同时大力宣传和维护我国自己的名牌饮料和重点开发民族特色饮料。31 果汁饮料产品价格过高,质量却不够理想我国果汁市场销售价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水平,按每升果汁折换人民币计算,在美国相当于1116 元,日本 13 元,德国为 513 元。而我国一般在20 元,有些浓缩果汁甚至达到40 元以上。这与我国人民收入水平极不相称,因此对发展果汁业十分不利。同时,果汁饮料质量参差不齐,普遍问题是含果汁量少。有的企业将果味饮料亦冠以“果汁”之名,不标明果汁含量,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1996年国家在对16 个省、市、自治区的 61 个果汁饮料产品进行的抽查中发现,合格的有34个,抽样合格率只有5517%。因此我国应尽快通过行政法规规范饮料生产。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在包装上标明果汁含量,并加强各级技术监督检查,在报纸上公布抽查结果,督促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当务之急。对于企业来讲,应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在国外的一些果汁生产与消费大国,如德国、日本等都设有果汁协会,负责果汁行业的管理,都是可以借鉴的方式另外原料问题也是我国果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为使用优质原料,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我国是把鲜销剩下的水果进行加工处理,这样与由自己的种植园或亲自监管的果园提供原料的国际对手相比很难具有竞争力。因此今后 10 年食品工业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在原料产地建立浓缩汁、果酱基地。包装也一直是我国企业竞争力较弱的重要原因。果汁饮料(直饮类)的包装,基本上可分为四类:玻璃瓶、三片罐、软包装(利乐包为主)和 PET 瓶。目前,前三种包装的饮料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较差。而如茹梦果汁的铝塑包装和都乐果汁的屋脊包的成功都说明新颖包装对产品的重要性。41 蔬菜汁饮料在解渴效果以及口感、风味方面有所欠缺饮料的基本功能是补充水分和解渴,其次才是补充营养及保健等功能。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以大米或面食、蔬菜和肉类为主,国民基本上每天都已进食大量蔬菜,因此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主要目的仍然停留在补充水分和解渴阶段,而我国开发的蔬菜汁基本是参照美国一种类似菜泥的 V 8 菜汁研制的,质感很粘稠作为佐餐或特殊人员的食物较合适,但作为饮料饮用,令中国消费者难以接受。在产品风味方面,尽管有的蔬菜汁能够较好地保持蔬菜的原有风味,但与果汁相比仍无法得到人们的青睐。事实上将蔬菜榨汁、制成菜泥、菜粉可作为婴幼儿、病人及某些特殊人员的食物或添加料是加工蔬菜的良好途径。51 无序竞争导致企业效益下降,防御能力降低内耗过度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是发展我国民族饮料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饮料业在中国极为迅猛的发展态势、较高的回报率、较低的进入成本和障碍,使得众多的厂商均看好这一领域。以果汁饮料为例,作为我国饮料行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已经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其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是果汁和瓶装水市场。自 80 年代,我国引进浓缩果汁生产线近 40 条,尔后在1990 年,有 20%的引进设备处于全年停机状态,开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使消费者失去了信心。应该说,我国发展果汁工业是有很大潜力的,但不景气的果汁饮料业现状,不仅与我国是世界第一水果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也与蓬勃发展的世界果汁业极不协调。果汁饮料的无序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我国浓缩果汁在国际市场上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的浓缩果汁主要用02统计研究于出口,但近两年国际市场上浓缩果汁需求减少,国内 50 多家浓缩果汁生产企业多为合资企业,都拥有进出口权,为打开销路竞相压价,导致我国果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有些甚至跌至7000 元 吨,即便这样,产品仍然积压,内耗极大。面对国际市场果汁价格疲软,世界其他主要出口国都采用扩大内销份额和降低成本来减少损失的情况,我国果汁饮料生产已被无序竞争所破坏,能消化的浓缩果汁原料有限。这样,我国浓缩果汁在国内市场就没有缓冲的余地,难于抵御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是瓶装水行业。由于夏季愈发的漫长而酷热,而瓶装水又有建设成本低、生产工艺较简单、投资周期短、利润率高的特点,短短几年间,全国就已冒出几千家饮用水生产企业,瓶装水成为了饮料行业的又一大焦点,目前已形成了“娃哈哈”、“乐百氏”和“康师傅”三大全国性品牌,其中“娃哈哈”已成为世界第七大水品生产企业。加上为数众多的地方性矿泉水小厂家,竞争异常激烈,1998 年引人注目的是,许多其他食品行业的名牌企业,包括世界知名企业也纷纷加入竞争。例如酒业的“燕京”、“五粮液”、“全兴”;奶品业的“雀巢”、“伊利”;果汁业的“露露”、“椰树”等。他们以品牌、资金优势大举涉足“水世界”,虽然品牌延伸的合理性尚需实践的检验,但他们的加入无疑会使本已拥挤的水品业变得更加狭窄。在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只好采取降价的策略。目前瓶装水的效益到底如何:深益力是最早上市的矿泉水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天然矿泉水的生产和销售,年产销矿泉水7 万多吨,在深圳和南方一些省市有较高声誉,但 1997年效益出现大幅度滑坡,销售收入15169 万元,却亏损 3120 万元;延中实业1997 年饮用水的销售收入比1996 年增长4214%,但毛利率却比上年减少了2719%。基于以上情况的根源在于生产企业的分散化,今后发展的策略应是走集团化道路,优势互补,实施名牌战略。从我国现状来看,大部分的饮料企业,尤其是果汁和瓶装水企业均规模小,非常分散,资金也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已陷入困境。从国际上饮料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饮料行业的半壁江山都归属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达能等超级大集团,而我国的饮料行业也正向着这一趋势发展,顺应这一经济规律,重点培育大型集团可能是饮料行业迅速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从集团化的优势来看,作为世界饮料工业共同遵守的规则,集中生产、分散罐装的政策正是规模经济的优势所在。因此“九五”期间,我国饮料行业将实行大规模改组改造,鼓励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并大力推广优质饮料主剂集中生产、分散罐装的产业政策。我国将在 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建立规模为年产23 万吨的汽水罐装厂,50 万人口以上城市建立 1 万吨规模罐装厂,重点支持 10 个名牌主剂的推广。作者简介:李康,男,33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现任金信证券副总经理,金信证券研究所所长。干迎,女,23岁,1997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现任金信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员。(责任编辑:孙继伟)12李康干迎:中国饮料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