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分析(20220228155025).pdf
色彩与色差1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反射或透射的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产生的感觉,色调体现了颜色在“质”的方面的关系2.色相是区别色彩的名称。例如,尽管其色值和饱和度不同,某一系列颜色色彩的色相是相同的比如说都是绿色3.彩度(色彩饱和度)颜色的纯粹程度。是颜色在“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纯度。涂膜表面反射出的光谱辐射单色性越强,该涂膜的饱和度值也越高。物体(涂膜)的饱和度决定于该涂膜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程度。涂膜对光谱中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很高,而对其他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表明它有很高的光谱选择性,这一涂膜颜色的饱和度就高。4.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决定于物体的反射光的强度,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受视觉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物体表现出对光的反射率越高,它的明度就越高;明度体现了颜色在“量”上的不同。明度是色彩的深浅某种色彩靠近白色或者黑色的程度明度是光线的一种可以测量的属性。明度高的颜色较浅,明度低的颜色较深。中性色(白色、黑色和灰色)没有色相或者饱和度的属性,只有明度。5.三原色光-加色法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特征是:(1)两种不同的彩色光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且色光混合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得到的颜色越明亮;(2)如果两种色光混合成白色,它们就被称为互补色;(3)红绿蓝三色可以混合出其集合范围内的所以颜色;(4)红(R)、绿(G)、蓝(B)三色等量相加生成中性灰色,当R、G、B三色达最高值时,它们相加后的结果生成白色6.混合减色三原色减色法混合的特征是:(1)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且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得到的颜色就越灰暗、越混浊;(2)C、M、Y等各种颜色等于从白光中减去它们各自的补色。如:青色等于从白光中减去红光,品红等于从白光中减去绿光,黄色等于从白光中减去蓝光。(3)青(C)、品红(M)、黄(Y)三色等量混合生成中性灰色,当C、M、Y三色达到最高值时,混合的结果生成黑色。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颜料的化学成分和介质吸收等原因,C、M、Y三色混合后不会产生真正的黑色,因此在应用时要多加一个黑色(Black,记为 K)作为补充。颜料吸收(减去)了部分波长,并折射出其它的波长.7.当所有三种原色混合或者叠加时,得到的色彩就是中性色。中性色没有色相。中性色包括:(混合所有的加色三原色)(混合所有的减色三原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8.CIE-Lab-系统9.色差示意图请特别注意:色差的数值与使用的仪器种类有关10.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即明度、色相与彩度(饱和度)。2、在两种成份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种成份连续变化,则该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补充律 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这种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色,灰色,黑色,如果按其它比例混合,便会产生近似比重大的颜色成分的非饱和色。中间色律 任何两种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颜色的相对数量,其饱和度决定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3、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或者说,凡是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推论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然相似。4、混合色光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光的各色光的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又称为亮度相加律。它只适用于各种色光相加混合,不适用于各种颜料的混合。11.本田汽车车身颜色控制基准12.空气喷涂中条件对金属漆颜色影响13.金属漆颜色的评价(X-TITE MA68-色差仪内部光路)含闪光材质的涂料对色14.金属漆颜色的测量?近镜面反射色:对主要含效应颜料的金属闪光漆而言,离镜面反射角15/25 的反射光主要是由 效应颜料 决定的,接近镜面反射,我们称为近镜面反射色,又称高光对色。(随着近镜面反射角越接近镜面反射角,由于涂层表面性质产生了镜面和图像清晰度光泽,因此影响近镜面反射色)。?直视色:是在离镜面反射角45角左右(法线位置附近,45 -60 )观察时所见的颜色,主要由 传统着色剂 的影响。?侧视色:而离镜面反射角75-110 的反射光由 普通颜料和金属颜料共同决定;在光照射到金属颜料的边缘时,也会产生漫反射。?我们使用的 X-RITE MA-68 的光学系统就是这样来测量的,这样也和目视评价基本一致。15.金属闪光漆调色时注意事项?1、金属闪光底漆中铝粉、云母珠光粉和其他着色颜料一起,构成漆膜体系的着色成分。与其它普通色漆不同的是,金属闪光底漆因效应颜料的加入而产生随角异光异色性,即在涂料中能随观察者的视角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明度及彩度。?2、由于铝粉和云母珠光粉比其他多数着色颜料的密度大,很容易沉降,但它与一般颜料沉降不同之处是一旦发生沉降,较容易搅拌均匀。所以每次配色时必须将铝粉浆、珠光粉浆和闪光底漆搅拌均匀。注意搅拌时速度不能太大,否则过大剪切力将破坏效应颜料的结构而导致变色。3、一般情况下效应颜料的加入量由所需涂层的厚度、透明度和遮盖力决定。但也不应使用过大含量的效应颜料,因为它们会妨碍颜料的取向性,从而造成涂层的光泽损失。在汽车涂料中,一般用量范围为:铝粉2%5%,珠光粉 2%4%。4、由于客户一般要求闪光底漆在厚度1215um 时必须达到遮盖力的要求,所以效应颜料一般与其他颜料配合使用。常用来配合效应颜料共同使用的颜料有炭黑、透明的有机或无机颜料如透明氧化铁红、酞菁蓝、透明耐晒紫红等16.色材研究着色颜料着色颜料主要可以分为:白色颜料、黑色颜料、无机着色颜料和有机着色颜料。白色颜料在汽车涂料体系中主要指钛白,黑色颜料主要指的是碳黑颜料,而常用的无机颜料主要有钼铬类颜料、氧色铁类颜料,有机类颜料主要使用的是酞菁颜料、还原颜料(如喹吖啶酮颜料、异吲哚啉酮颜料等)、偶氮颜料等等。17.色材研究效应颜料?所谓效应颜料是指能够产生随角异色效应(Up-Downflop)的颜料,主要有铝粉颜料、珠光颜料、超细二氧化钛等等。?铝粉颜料(汽车涂料中一般只使用高级非浮型铝粉)所提供的是涂膜随角度的变化产生颜色的明度变化,正视色明亮而侧视色比较灰暗。?珠光颜料所提供的Up-Downflop 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讲,珠光颜料给涂膜提供的是色彩上的变化,正视色与侧视色分别是不同的颜色。?超细二氧化钛是一种特殊的效应颜料,它本身是透明的,其粒径的纳米级,反射蓝光和蓝外光,它一般与铝粉颜料或珠光颜料配合使用,产生一种非常特殊的变色效果。18.动态指数(FI)最初由杜邦公司提出,动态指数越高,涂膜的随角异色效果越明显,说明涂料金属粉的排列越整齐,金属闪光效应越强。高动态色指数低动态色指数19.色差分析实例 _ _ _ _ 对策:一.涂料面 1.铝粉调整由得出:45 度与15度的L相差太大,所以应该将铝粉等级变低(铝片表面平滑度变差),使45度的L=-5.1 上升(接近0),同时15度的L=7.3下降明度由铝粉等级(表面平滑度)决定,此外还应受铝片粒度大小的影响-45 度明度低,15 度明度高,因L偏差太大,所以首先建议将铝粉粒径调低但请注意,将铝粉粒径变细的前提是要保证最后的目视的闪烁感要接近,我们一般是不能以牺牲目视为前提的条件的,如果只追求色差的完美而忽视目视是不可取的。(与车体相比调低),结果是:45度的 L上升,同时15度的 L=7.3下降(粒径调低会增强漫反射效果,15度最靠近镜面反射角,镜面反射方向反射光线的减少必然导致其它反射方向漫反射光线的增加,其它漫反射方向明度必然提升,包括45度)-在调整L的同时也可以考虑调整 b,因为在调整过程中 b也会受影响,铝粉的调整会影响色相15度(正视)明度偏高-在分析色差时应同时观察多个角度,因为加入色浆对任何角度的色相都有影响 a.铝粉半径变细 b.使用不同等级的铝粉拼用(银元型+片状型)(片状型铝粉表面粗糙度较银元型差一点)2.加入明度调整剂由分析可能对策(影响色相):-加入一点不透明的黄色-少一点透明的黄色-加一点蓝色的干涉珠光-目的:减少 15度的反射量,使 15度的镜面反射转为 45度的漫反射值)a.微量的钛白(?)因为普通钛白是不透明的白色颜料,加入后会对铝粉有一定的遮蔽作用,将使镜面反射减弱,造成15角明度下降;普通颜料的漫反射性使超过45角的明度将上升。但也应注意:添加的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严重影响目视的闪烁感。b.微量的气相二氧化硅(?)(加工方法:气相沉淀法生成)作为普通的气相二氧化硅,我们一般作为填料和消光剂使用。我们将其使用在金属漆中是利用了“消光”的原理,添加后将减弱镜面反射,加强漫反射。故将体现出使15角的明度下降,45明度上升。二.制程面(以下四点的目的:使涂着固体份下降,使闪光材质排列变差,正视角(15度)L下降,45度L值上升但主要的手段还应是调整铝粉)1.稀释剂:添加少量慢干溶剂,可适当降低 FI值(若L达到在-2到3之间时,可以将稀释剂速度调慢一点,但若在此范围之外,还是应该考虑调整铝片)2.流平时间:适当缩短到不回渗发花的程度 3.喷出量:适当的加大喷出量,减少喷涂次数 4.雾化压力:适当降低雾化压力判断:从塑料件和车体之间的色差数据来看,均体现为明度偏低,红黄相偏高。1.配合调整:如果要调整配合,建议直接将塑料漆配合中降低明度的材料(一般为黑浆)量适当降低,将使明度略微上升,并且将使主色相蓝绿相适当上升,也可能要加入少量的蓝色浆。2.涂料调整:如果要直接调整涂料,可添加微量的铝粉,同时补加少量蓝浆注:以上建议进行调整的方法中,无论是铝粉或色浆的种类和数量都要根据具体的涂料体系和使用的颜料品种来确定;并进行实验来确定。20.实例(均为PS 车)1.ES前保(塑件偏红)2.WF前保(塑件偏黑)3.KU前保(素件更偏银灰,车体相比较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