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0102011年度三年级(上学期)(20211020171357)-.pdf
-
资源ID:76265686
资源大小:4.36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20102011年度三年级(上学期)(20211020171357)-.pdf
小学数学 2010-2011 年度三年级(上学期)备课材料船营区教师进修学小幼部朴海英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教材编写特点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测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二)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6本单元内容可以用7 课时进行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千米的认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并明确了千米与米的进率,初步建立了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这里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吨的认识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 吨1000 千克,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二)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三、四边形(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建议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四、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二)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睡眠时间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提供了两个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应用时间的例子。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三)教学建议1口算乘法教学建议1引进本小节的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2教学本小节的知识时,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必要时可以辅之于学具。2笔算乘法教学建议1重视创设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教材中每个例题都创设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创设其他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2组织好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尤其是笔算的竖式计算方法,都要让学生有一个体验、思考和交流的机会。3加强例题之间的联系,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重点,在学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再推广到三位数乘一位数。注意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估算促笔算,以笔算带估算。4练习形式要多样化,练习要有一定的量,加强计算中各种情况的混合练习与比较练习,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习惯等,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二)教学建议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八、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二)教学建议1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2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九、数学广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二)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不要提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中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要跟学生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