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望洞庭》教案_望洞庭优秀教案_2.docx
-
资源ID:7632382
资源大小:34.7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望洞庭》教案_望洞庭优秀教案_2.docx
2022望洞庭教案_望洞庭优秀教案 望洞庭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望洞庭优秀教案”。 昌平其次试验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老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望洞庭 一、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全诗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从月夜遥望这一角度视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方,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洞庭美景,抒发了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别具匠心的把洞庭美景惟妙惟肖的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依据四年级的学生的学问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激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沟通、探讨。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实力。依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出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须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须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沟通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老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读懂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4、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象。 5、感受洞庭湖月夜的景色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 6、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五、教学打算: 1、收集洞庭湖资料。 2、洞庭湖画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激趣引题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古时候,曾有很多文人墨客被那美景所沉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现在我们就来比比记忆力,看谁能在10秒中的时间里,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或平常积累的写景的诗。倒计时: 十、 九、八 2、引题解题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多数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湖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也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佳作望洞庭。(板题,解题) 2、资料沟通 学生沟通有关洞庭湖的资料。沟通后师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的旁边,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改变万千。) 3、介绍诗人 而远望洞庭美景的这位诗人便是唐代闻名诗人刘禹锡。(板书) 你对刘禹锡了解多少?学生沟通,师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族。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他能诗能文,擅长书法,现存诗800多首。他诞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耳闻目睹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岁考中进士,有“诗豪”之称。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望洞庭就是他在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听!) 二、初读感悟 1、播放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检验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4、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读出诗的感觉,读出美的感受。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美的诗,我也想来试一试。(师范读,配乐) 6、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配乐) 7、作者在诗中都写到了什么景物,请同学们把你读到的景物画下来。 8、展示,再齐读诗。 三、理解诗句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找一找,那句诗交代了作者写诗的时间?(生齐读,师板书)什么时间?(秋天的夜晚) 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湖水和月亮)晚上的湖水为什么会有光?(月亮照在水中)从湖水中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月亮)几种景物?(两种)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有月,两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特别“和”,“和”怎么理解?(和谐,安静) 能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月映湖水,水中有月,多么柔软的美啊!谁来读一下。(指导读)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示一面模糊的镜子和一面干净的镜子,指一名同学照镜子)照这两面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多找几名同学感受一下)古代的时候镜子都是铜制的,而铜镜在没打磨之前看起来就是这种朦胧的感觉,也就是下一句诗所说的“镜未磨”(板书)“潭”指什么?(水,洞庭湖水)“潭面”?(水面,洞庭湖面)“无”?(没有)“潭面无风”?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作者运用的比方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用比方句来说一说这句诗?(指导读前两句) 3、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图片把海螺放在盘子里)让你想到了那句诗?(板书: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盘子和青螺?这个谜底在诗的第三句(齐读,师板书:遥望洞庭山水色)我们知道“望”是向远处看,那“遥望”呢?比“望”的程度更深更远了。作者远望什么?(洞庭山水) 这里作者又连续运用比方,把什么比作什么? 用比方句说说这两句诗。(指导读) 4、齐读全诗,指名板前叙述在诗中所看到的景色。 5、作者写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对洞庭山水的宠爱和赞美) 6、指名读,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7、三分钟,试着背诵,并加上动作。 8、指名带动作背诵,师带动作示范背诵。 四、拓展延长 嬉戏:赛诗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能在1分钟内背诵积累过的古诗更多。 五、全课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古诗,而它们其实只是我们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还有许很多多的名家名作等着我们去观赏去品尝。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我认为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做的较好。而且课中我努力营造各种活动,结合多种形式的读和背,是学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材来源:苏教版第九册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全诗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从月夜遥望这一角度视察,通过丰富.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理解诗句,并能体会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通过品读,感悟意境,体会作者. 望洞庭教案对比 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二、设计思想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 1望洞庭教案 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二、设计思想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