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6330896
资源大小:11.1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甘洛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王芳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3 .交流拓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继承和发扬延安精 神?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1 .检查自学,导入新课。(学生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 的内容。)2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体会作者去追寻延安精神1、学生初读全诗。(出示自读要求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 读通。2、作者反复提出追寻,是在追寻什么?)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检查自学情况。3、出示第二节诗,交流:作者去哪里追寻?4、介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体会作者追寻怀念的是延安 精神。5、再读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怀念。三、理解第三四节诗歌。1 .学生自读,理解诗句内容交流:过去的延安和现在的延安,有什么不同2 .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 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 了鲜明的比照。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 伟大的延安精神。3 .揭示课题,感悟中心。交流品读,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小姐归纳,朗读感悟。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4 、了解什么是韵角,找出本诗押的什么韵。5 、讨论:在现代化的今天,延安精神能不能丢?6 、现在我们追寻延安精神,追寻的是什么?7 、朗读感悟,再次体会延安精神。五、总结1 .教师小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 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兴旺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 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 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 精神。2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 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 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六、布置作业延安精神的小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