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幼儿逆反行为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docx

    • 资源ID:76393819       资源大小:27.9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儿逆反行为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docx

    幼儿逆反行为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家庭教育指导师顾问 摘要: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毛病,父母一旦发现这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就会感觉到不能容忍,但没有及时纠正,采取不当方法促成不良习惯形成。(社会普遍现象)好习惯是成功者的朋友,坏习惯是失败者的朋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好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都是坏习惯在作怪。(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本文就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矫正不良习惯的对策提供解决的办法。(简单介绍方法)使大家认识到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形成不良的习惯,终生受累。(研究目的)关键词:不良习惯 成因 对策(引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习惯”就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进行不断修炼,才会真正化为行动性的习惯。(名词解释)孩子的不良习惯确实让父母们头疼。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我们家长的教育大有关系。我们都知道,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更不是一时、两时可以改变的,好习惯如此,坏习惯就更不例外了。(坏习惯的形成)习惯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健康成才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家长如果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将来人生的发展。(产生不良结果)第一部分:问题的表现1.不良习惯行为表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既源于学生思想,更多的还是家庭、学校、社会造成的。“问题学生”多有这样的“成长”历程:因多种原因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但由于学校、家庭及诸多原因,忽略习惯培养,导致不良现象没能及时疏导和纠正,学生就形成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既感到不安、恐惧,却又追求独立、寻求自我,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这些不良现象逐步形成习惯。1.1怠惰性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做事虎头蛇尾,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对学习缺乏自信、上课打瞌睡、不按时交作业、缺乏责任感,无毅力、无上进心、无耐心和恒心等。总之,就是无精打采对待一切。1.2攻击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打入、骂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打架斗殴、骂人、与家长的教育发生冲突、暴躁易发火、上课爱做小动作、有意违反校规、与大同虚弱联合殴打同学,这些现象说明他们自控能力差,好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的利益。 1.3欺骗性行为方面表现为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他人、考试作弊、偷窃、敲诈同学、模仿家长签字。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孩子不想开动脑筋,想不劳而获,走所谓的“捷径”1.4逆反性行为方面表现为不服从老师、家长管教,有错不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上现象说明他们以自身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服从他人管教。1.5破坏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有意破坏公用物品和公共设施行为,如破坏绿地,花草树木,乱扔废纸、垃圾,乱写乱画乱刻,破坏教室桌、椅,损坏书本。从以上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文明意识不够强。1.6其它不良行为方面表现为吸烟、早恋、心理承受力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第二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2、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2.1主观因素2.1.1自尊心增强,形成不良价值观当父母严禁孩子单独外出自由活动时;当家长批评他们,并把他们与优秀的亲戚子女作比较,逼他们用功读书时,他们对家长不满。当他们受到老师的当众批评时,他们会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感到没面子,继而产生逆反情绪,与父母或是教师发生冲突,有的学生竟对父母的责骂训斥进行反抗2.1.2自我意识出现,形成偏激、扭曲的个性他们因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对事的评价常常是偏激的,不成熟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2.1.3性意识觉醒,导致恐慌和盲目表现,引发超常行为随着生理发生的变化,青春期性心理开始萌动,他们内心不安、恐慌,同时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异性的举止上。有时,他们为了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做些超常行为。2.2客观因素孩子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必然要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2.2.1家庭因素 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外因是家庭的气氛和教育环境。家长素质不高、家庭教育素养低下、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教育环境不利,都是孩子不良行为的发源地。2.2.1.1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心理障碍,导致不良行为习惯许多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要求苛刻。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顾子女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导致孩子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学旷课现象;有的家长,缺乏民主观念,对孩子严肃过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忽视孩子不安、委屈和恐惧的内心感受,孩子一有差错,就用棍棒解决,不容辩白,家长的打骂非但没能改变其错误行为,反而使其滋生了“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念头,同学间一有矛盾,他们就用拳头来说话,不许反抗,行为极为蛮横、粗鲁。有些家长溺爱、骄宠子女,致使学生滋长了依赖、自负、自私自利、自暴自弃等个性特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因缺乏一种儿童成长有着某种影响的兄弟姐妹关系的环境因素,缺少同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小同伴进行交往的实际锻炼,往往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也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形成个性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碰到困难易退缩消沉等不良心理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溺爱,他们往往成为家庭生活中关注的中心,他们受尽父母、祖辈的宠爱。长久以往,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又霸道的人格特征,这种不良个性在集体生活中碰到一起,就会产生同学间的摩擦和矛盾,激发偏差行为的发生。2.2.1.2不利家庭环境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2.2.1.2.1离异家庭这些学生因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造成了孩子固执多疑、孤僻粗暴、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状态。2.2.1.2.2“隔代监护”家庭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市转移,本当由他们承担的监护责任转移到了上一代(隔代监护人)。这种家庭的教育呈现两大特点:第一,父母的关爱重物质,轻精神,只给钱而少思想沟通;第二,隔代监护人的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类家庭的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和必要的管教,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行为上散漫、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就采取极端行为,不遵守课堂纪律,花钱大手大脚等。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类家庭极大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2.2.1.2.3“留守孩子”家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很多年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他们不负责任地把孩子独自放在家里,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又无人管束,他们常常是放任自己坏习惯的滋生蔓延,不受约束的任其发展。再加上他们的家长都认为孩子一人在家也很苦,都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这些“留守孩子”家庭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差,就会出现无故逃学、旷课、欺诈弱小。 2.2.1.2.4贫困家庭许多家境贫困的家庭的家长,不能充分认识改变贫困的根源在哪里?没有认识到贫瘠的家境有时可以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由于家境的贫困,使这些父母的性格变得暴躁,常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又打又骂,造成孩子对父母和人际关系的强烈不满心态,在没有得到及时疏导的情况下日积月累,形成他们现在常以欺侮学生来平衡被责打的怒气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贫困的家境会使孩子感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低微,而产生自卑心理。2.2.1.2.5富裕家庭这些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平时忙于经商赚钱,很少过问、关心孩子的学业或成长,只是给他们大量的零用钱供其享受。大量的金钱非但没能消除孩子因缺乏父母精神之爱而产生的的孤独感,反而滋长他们胡乱花钱的不良消费习惯。有的学生为了弥补空虚无心学习,常逃学旷课进游戏厅、台球室、网吧去玩。2.2.1.2.6矛盾家庭这些家长不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气,一有意见不和,就在孩子面前相互谩骂,大打出手,这种父母间的打骂会使孩子长期生活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尤其在家庭战争中充当出气筒、替罪羊的孩子,其心理上受到的伤害,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无助、退缩恐惧、厌恶异性的心理特点,易成为成绩差、纪律差的双差生。2.3学校因素2.3.1教育评价体制的不足现在的教育评价,各级主管部门考核教师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老师们“重智育,轻德育”,导致老师们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进行心理辅导。2.3.2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很多孩子因成绩、行为差,屡被教师当众训斥或羞辱,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都使这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也不愿与他们交往,同学关系疏远而又不融洽。2.4社会因素许多孩子的活动范围不仅仅是家庭、学校,他们也渴望走向社会。因此,复杂多变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2.4.1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有人说:21世纪是焦虑的世纪。的确,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不平衡,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2.4.2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一段时间以来,格调低下的、充满暴力的、色情的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成人的不良行为也给学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为模式,无意中成为孩子模仿对象。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外刺激夹击着学生自我,再加上一些成人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的不理解和伤害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罗织着这些学生的内心丰富而又复杂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了一张张害人的无形之网,最终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三部分:问题解决的对策3.改变不良习惯的几点对策3.1改变自尊心强的孩子的策略3.1.1自尊心强的孩子会更在乎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评价,对于有伤自尊的行为反应也更激烈。因此,家长应冷静对待,注意场合,多采取单独引导、正面教育的方法。只有顾及场合,找准适合的教育时机,教育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2自尊心强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但是教育孩子并帮助他改正错误却是必然的,所以要求家长要讲究策略。面对可预见性的错误,家长可进行建议性引导,即提出不同的行为方案,并告诉孩子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让孩子自己抉择;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可采用暗示性教育法,即利用“对比”、“类比”、“联系”等方法予以暗示,让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以启发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在孩子情绪激动,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请人代理批评,即请在孩子心目中有威望、受尊重、信得过的人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等等。孩子性格特点不同,场合不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要有变化。3.2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策略有的孩子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如固执己见,盲目地坚持个人的意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等。那么,该如何纠正孩子过重的自我中心意识呢?3.2.1父母不娇惯溺爱孩子。在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培养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增强劳动观念,克服懒惰、依赖情绪。因为,优越的物质生活不仅容易使人消极、颓废,不思进取,而且容易使人变得贪婪、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所以培养勤劳朴实的性格是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所在。3.2.2必要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在挫折中锻炼意志,提高自制能力,克服固执、任性和娇气,学会理智地看待客观事物。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磨炼,社会经验不足,加上凡事都喜欢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以,常常是“不撞南 墙不回头”。因此,人为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有利于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3.2.3鼓励孩子多与外界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宽容、忍让。通过“换位法”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只顾自己,无视他人的坏习惯,克服狭隘、自私思想。让孩子有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机会,有团结互助的习惯,懂得互惠互利,多为孩子提供结交朋友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与外界的交往能力,这是避免和改变自我中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3.3改变性意识觉醒孩子的策略3.3.1对孩子应充分尊重、积极理解,使孩子放下心理包袱。3.3.2要给予孩子无限关爱、正确引导,教育孩子懂得约束自己的感情。3.3.3教育孩子的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大禹治水,靠的是疏而不是堵。教育孩子,需要的是引而不是压。面对孩子性意识的觉醒,当是“疏”和“引”。3.4改变不当家庭教育的策略3.4.1“疼爱”但不“溺爱”。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疼爱”但不“溺爱”。子女教育是个难题。正因为我们深爱他们,所以精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博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高雅的志趣,渊博的学识,才显得特别重要。溺爱会害了孩子。3.4.2爱子要理智。“爱自己的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在于怎么爱。有些家长宁可刻薄自己,一日三餐吃或不吃,也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宁可自己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也要让孩子穿得体体面面、漂漂亮亮。这种“忍辱负重”的爱,除了能表达父母的慈心善意之外,实在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好处。有的家长是爱得过分爱得太细,这也不让做那也帮孩子做好,孩子要么会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做要么就缺乏自理能力什么都不会做。3.4.3教子比爱子更重要。爱子乃人之常情,但仅有爱是不够的。父母之爱的力量或许无法估量,但缺少教育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害”。天下父母一定要明白教子比爱子更重要的真谛。要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爱子。3.4.4要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子女爱父母更是理所应当。父母不仅要关爱孩子,而且要设法让孩子学会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要保持节制,而且要努力获得报答,使孩子在报答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具有同情心、爱心、责任心等优良心理品格的现代人。3.4.5要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能经常打骂。那样只会激起孩子的抵触心理,事与愿违。 3.5改变不利家庭环境的策略3.5.1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3.5.1.1心理疏导,调整心态。父母离异的孩子不愿向别人说心里话,常期压抑在心里,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会产生心理疾病。所以进行有效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和老师应经常主动地接近他们,和他们谈心,使他们心中有一种亲切感,让他们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排除心中的烦恼,用正常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3.5.1.2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这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异,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护。有的甚至在生活上有困难。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多给予关心,使他们在点滴的关心中感受到温暖,增强他们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针对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孩子,要及时地给予物质帮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3.5.1.3加强家长工作,促使家长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正视、理解离异家庭幼儿的消极情绪,帮助其通过合理的渠道进行表达、宣泄和转化控制。用真挚理智的爱,温暖孩子的心房,叩开孩子的心扉。3.5.1.4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的爱。离异后的孩子并不缺乏爱,而是拥有太多的、复杂的爱!3.5.2“隔代监护”家庭孩子的教育3.5.2.1两代人互相沟通。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如周末带孩子外出,睡前讲故事,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3.5.2.2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现代社会压力增多,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增进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当矛盾发生时,讲出自己的科学道理让对方信服。两代人协商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感和独立性,老人们应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3.5.2.3用成功的教子经验说服隔代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孩子,家庭中可以形成统一战线如夫妻之间形成战线以“二对一”逐步说服长辈正确教育孩子,事例法尤其是周围邻居或熟识人的成功教子经验,更有说服力,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以子女为教育对象所具有的教育理念,体现家长对子女的主观看法和认识,它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用事实说话是最有利的推动器。 3.5.2.4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家庭环境。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隔代教育取得双赢,隔代教育并非一无是处,隔代家长们有爱心喜欢孩子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在一起,他们具有实践教育经验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社会阅历。3.5.3“留守孩子”家庭教育3.5.3.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其次,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3.5.3.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3.5.4富裕家庭孩子的教育3.5.4.1家长要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消除孤独心里。家长不能只用金钱来打发孩子。3.5.4.2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低调,不要有高人一等的狂傲,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金钱才是万能的。要让孩子有奋斗目标。3.5.5矛盾家庭孩子的教育3.5.5.1孩子在场时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尽管对方教育孩子方法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不会有别的收获。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3.5.5.2事后寻找机会,以建议的方式表达意见。避免正面冲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夫妻之间,彼此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机会永远是有的。对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应该在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用心平气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建议或意见。 3.5.5.3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夫妻间对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认识上的分歧。如果你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你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实际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可是不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因此,平时该多看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且在你熟悉的范围里多留意他人在这方面的的成功做法和经验。3.5.5.4以积极的态度和成功的教育实践,争取对方的认可。成功的教育即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也需要随时随地将这种理念体现在具体的言行之中。如果你确信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那么,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告诉你的妻子(丈夫)你将如何去做,要实现什么目标,取得什么效果。只要你的态度是认真的,目标是明确的,考虑是细致具体的,并且是满怀信心的,对方就不会给你泼冷水,至少不会坚决阻拦你。而一旦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方在事实面前就会幡然醒悟,彼此间的思想认识就会一致起来。3.5.5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3.5.5.1贫穷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未来的生活、学习的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孩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够勇敢的面对;其次,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常规习惯等,良好的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其次,要帮助他树立乐观、开朗的性格,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3.5.5.2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切只有靠自己而父母只是要他明白一些道理、做事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做事刻苦上进,做人乐观积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艰辛。3.5.6改变学校教育的策略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3.5.6.1探索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是复杂的、系统的、又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把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细化和实化。我们要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不仅仅只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要把良好习惯里养成进行细化、量化,把它作为班级创建优良班集体的内容。3.5.6.2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形成合力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行为,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治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三天 打鱼两天晒网”。有的老师经常抱怨 52现象,即学校辛辛苦苦教育 5天不好家庭和社会对学生 2天的影响,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一致,相矛盾的缘故。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结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健康成才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受益无穷;任何良好的习惯都是先教而后养成的。有句古语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形成不良的习惯,终身受累。注 释: “习惯”的定义参考文献:1、学校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对策姬素兰著2、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3、给教师的建议詹万生著俄苏霍姆林斯基著4、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左其沛著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逆反行为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