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docx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02.课程代码:64105103.课程名称: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04.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必修07.课程学时:48学时08.课程学分:309.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5学期(秋季)10 .选用教材:.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刘绮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11 .主要参考书:1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2郝吉明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四版。 3陆晓华主编,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4张自杰主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朱亦仁编著,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3.大纲执笔人:14 .课程中文简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以阐述污染物在水、大 气、土壤、生物各圈层中的行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及其效应为基础,较全面深入 地阐明其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工程措施,既注重阐述对生产实际中 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进行控制的技术方法与措施,同时也密切结合我国乃至全球 关注的环境问题,在介绍基本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 研究成果和进展。开设本课程,旨在使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系全面统地掌握环 境环境工程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措施和方法,掌握生产和生活中废水、废气 和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技术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采用 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能力。15 .课程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required basic course for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based on elaborating the pollution problems and their effects inv olved with the behaviors of pollutants in water, atmosphere, soil and biosphere. It expounds the basic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envir 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t pays attention to not only the techniques and me asures to control secondary pollution problem in actual production, but also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ncerned by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course, the lat est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the field are reflected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basic and main content. This course aims to make the environmental scien c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 em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ster the basic techniques for wastewater, waste air and solid wastes treatment in production and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o solve specif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integrating theoretical basis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will be improved.16 .课程包含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6学时)水质与水体自净(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水污染及其危害,我国水环境现状及污染控制现 状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熟悉水质标准,掌握水质指标参数及其含义,了解不同 种类的废水成分和特点,掌握水处理的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水循环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四、水污染的分类和影响第二节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一、水质指标二、水质标准第三节废水的成分与性质一、生活污水二、工业废水三、农业废水第四节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一、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和扩散二、水体的生化自净三、水体中细菌的死亡四、水环境容量第五节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首先了解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的适用条件、特点; 要求具体要掌握格栅类型和作用;沉沙池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及作用;掌握沉淀、 混凝、澄清、过滤和气浮法的基本概念、工艺原理以及每种技术方法所采用的设 备或构筑物的类型、特点和适用条件。熟悉溶解物质的去除方法,掌握离子交换 和吸附处理法的原理、基本工艺路线和应用范围;掌握消毒的原理和消毒方法及 每种方法的特点;自学中和法、高级氧化技术、化学还原法、化学沉淀法和电化 学法,通过自学并配合教师所留作业,使学生掌握着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第一节 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2学时)一格栅、筛网和微滤机 二、沉砂池三、离心分离第二节 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4学时)淀凝清滤浮 沉混澄过气 一、二、二 士淀凝清滤浮 沉混澄过气 一、二、二 士第三节 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4学时)一、水的软化和除盐二、离子交换法三、吸附法四、膜分离技术第四节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2学时)一概述二、氯消毒三、其他消毒法第五节水的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自学)中和法二、高级氧化技术三、化学还原法四、化学沉淀法五、电化学法六、磁力分离法七、溶剂萃取八、吹脱与汽提九、蒸发、结晶和冷冻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8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去除污水中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常常采用的生 物化学法的原理特点、工艺过程和适用条件。要求掌握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种类、 特点;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掌握活性污泥法主体构筑物结构、类型和特点; 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各种运行方式及特点;了解氧化塘的类型和工艺特点;掌握生 物膜法的原理和特点及生物膜法中有代表性的处理工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 及典型工艺流程;掌握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和工艺方法;熟悉污泥处理技术方法。第一节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0.5学时)一、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二、微生物的生理学特性三、细菌生长曲线及Monod公式第二节好氧悬浮生长处理技术(3.5学时)一、活性污泥法二、氧化塘第三节 好氧附着生长处理技术(1学时)一、生物膜的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机理二、生物滤池三、生物转盘四、生物接触氧化法五、生物流化床六、高效生物膜法工艺第四节厌氧生物处理技术(1学时)一、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二、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三、污泥的厌氧消化四、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五、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六、厌氧一好氧联合处理系统第五节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1学时)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二、生物脱磷处理技术三、同步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第六节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1学时)一、污泥的性质二、污泥浓缩第七节 废水土地处理技术(自学)一、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二、土地处理过程机理三、水力负荷与污染物负荷四、土地使用面积第八节废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自学)一、人工湿地的类型二、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三、湿地系统设计第四章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2学时)了解排水体制,熟悉污水回用标准及水再生处理典型工艺流程。第一节给水与排水工程系统一、给水工程系统二、排水工程系统第二节再生水系统一、水的回用与废水资源化二、污水回用标准体系三、水再生处理工艺流程第三节废水的最终处置一、废水最终处置的途径与水污染控制二、废水湖泊(水库)处置及数学分析三、废水江河处置四、废水河口处置五、废水排海处置第二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8学时)第五章 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1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要求掌握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设备。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及组成一、大气结构二、大气组成第二节大气污染一、大气污染的定义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第三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排放标准三、环境技术标准第四节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二、废气排放控制系统第六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5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除尘的技术方法和设备,要求具体掌握旋风 除尘、静电除尘、袋式除尘和湿式除尘基本原理、特点,理解各种除尘器结构, 掌握各种除尘器的适用条件。第一节除尘技术基础(0.5学时)一、粉尘粒径二、粒径分布三、除尘装置的捕集效率第二节重力沉降(0.5学时)一、颗粒沉降速度二、重力沉降室的设计第三节旋风除尘(1学时)一、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二、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性能三、旋风除尘器的分类及选型四、旋风除尘器的设计第四节静电除尘(1学时)一、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二、静电除尘器分类及结构三、静电除尘器的效率四、静电除尘器的设计第五节袋式除尘(1学时)一、袋式除尘的原理二、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三、袋式除尘器的性能四、袋式除尘器的选择与设计第六节湿式除尘(1学时)一、湿式除尘机理二、气一液界面及除尘器的形式三、湿式除尘器的捕集效率四、文丘里洗涤器的设计计算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气态污染物的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装置。要求掌握基本概念、方法特点和适用条件。第一节吸收净化一、吸收平衡二、吸收速率方程三、吸收设备及设计第二节吸附净化一、吸附过程二、吸附装置三、固定床吸附装置的设计计算第三节催化转化一、催化作用与催化剂二、气一固相催化反应器及其计算第四节燃烧转化一、燃烧转化原理二、燃烧过程及装置第五节生物净化一、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原理二、生物净化方法三、生物净化装置及设计计算第六节气态污染物的其他净化法一、电子束照射法二、膜分离法第八章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在环评课中讲授)第一节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气象因素一、气象的动力因子二、气象的热力因子第二节烟气抬升高度一、烟气抬升高度及其影响因素二、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公式第三节污染物落地浓度一、高斯扩散模式的基本形式二、一般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三、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四、扩散参数的确定五、影响浓度的时间因素第四节烟囱计算一、烟囱高度的计算二、烟囱出口直径的计算第三篇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及其他污染防治技术(14学时)第九章固体废物管理系统(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固体废物含义、类别、危害、固体废物的特性及 我国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及污染控制情况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重点掌握危险废物 的鉴别方法。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与管理系统简介一、固体废物的涵义二、固体废物产生的途径与分类三、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四、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管理系统简介第二节固体废物的性质一、城市垃圾的物理组成与分析方法二、城市垃圾的物理性质三、城市垃圾的化学性质四、危险废物的鉴别第三节固体废物的产量与减少产量的途径一、城市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的产量与测算方法二、城市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率统计分析法三、减少固体废物产量的途径第四节城市垃圾的收集、储存与运输一、城市垃圾的就地管理二、城市垃圾的收集三、城市垃圾的转运第十章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概括性地了解城市垃圾的预处理技术及预处理的 目的,重点掌握危险废物的化学处理及固化技术。第一节城市垃圾压实技术一、压实的含义与性质二、压实机械三、城市垃圾压实工程设计要点第二节 城市垃圾破碎技术一、城市垃圾破碎的意义二、破碎机械三、城市垃圾破碎工程设计要点第三节城市垃圾分选技术一分选方法评述二、分选效果三、风力分选技术四、磁选五、筛选六、其他分选技术简介第四节固体废物的脱水与干燥一、固体废物的脱水与脱水设备二、城市垃圾干燥设备第五节 危险废物的化学处理与固化一、危险废物的化学处理二、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和方法,要求掌 握城市垃圾堆肥的原理及工艺过程,城市垃圾焚烧及固体废物热解法的原理、适 用条件,以及焚烧和热解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掌握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途径和 方法。第一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与资源化系统一、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二、城市垃圾资源化系统第二节材料回收系统一、建立材料回收系统的条件二、材料回收系统流程与设计要点第三节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一、城市垃圾堆肥化二、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与沼气回收三、生物化学处理新技术在固体废物资源化中的应用第四节 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一、城市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二、焚烧过程的基本条件与热量、物料衡算三、城市垃圾焚烧系统四、焚烧炉的效率五、焚烧炉类型六、固体废物热解处理七、热转化产品与能源的利用第五节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一、最终处置的涵义与处置途径二、城市垃圾陆地填埋处置三、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结构与安全措施第十二章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与其他污染防治技术(6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噪声、电磁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的特点,要求重 点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噪声控制技术吸声、隔声及消声的特点。第一节噪声污染与防治技术一、噪声的基本概念二、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三、噪声的测量四、噪声的控制技术第二节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技术一、电磁辐射危害二、电磁污染的测量三、电磁辐射的控制技术第三节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技术一、放射性废物的危害性二、放射性污染的特点三、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技术第四节其他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技术一、振动污染及其防治技术二、光污染及其防治技术教学要求自行理解并表述该部分内容(该部分必须要包含期末总成绩的评定要求,总 成绩由几部分组成及分配比例)本门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其 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 作业以及文献报告等内容组成。教学目的自行理解并表述该部分内容(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1.对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2.熟练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噪声及其它污染处理的技术原理和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