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沟通中外文明的教案.docx
-
资源ID:76447374
资源大小:12.2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沟通中外文明的教案.docx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执教:周茂萍教学时间:第12周第1课时教学班级:七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成果,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作用。体会张骞的精神。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理解和掌握其历史意义。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过程与方法:识读教材“张寿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相关的历史 信息o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情景表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制作课件、编写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课前制作的葡萄、核桃等图片,出示实物,请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水果是何时传入我 国中原地区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过渡:这些水果的传入,丰富了我们中原地区的饮食,也是 地区间相互交流的成果。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感知学习内容。三、检查预习1、课前科代表、小组长检查,课堂上教师督查。2、订正预习答案。学生齐读预习内容。四、学习新知1、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说出西域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大体的位置,记住玉门关和阳关的位置。2、活动二:材料探究材料一: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 坏庄稼。一一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匈奴破(大败)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一一史记材料三:招贤令:(汉)欲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券出使西域?教师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其原因。3、活动三: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观看情景表演,结合教材思考: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 被扣留了 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4、活动四:材料探究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使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思考回答: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5、活动五:读图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动手画出示意图。通过学生画示意图加深对丝绸之路路线的记忆。6、活动六:结合图和教材内容勾画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7、活动七: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有哪些贸易与文化的交流?说出丝绸之路的作用。8、活动八:请同学们阅读6566页思考回答:汉朝是如何对西域进行管理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归纳,补充强调。五、合作探究:谈古论今看视频: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结合我们学习的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 感想。板书设计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了解西域张骞通西域沟通西域一丝绸之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管理西域一西域都护课后反思:1 .一条占道:东西方文明交汇通道一丝绸之路。2 .一件大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3 .三位人物:出使西域的张骞;经营西域的班超;出使大秦的甘英。他们为中西交通畅通和文化经 济交流贡献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