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五组-《孔子拜师》赛课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6448520
资源大小:15.7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五组-《孔子拜师》赛课教学设计.docx
孔子拜师赛课活动教案设计执教者:鲜滩小学杜玉科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 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存、传授、敬 重、品行”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独立的 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 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 会人物的品行。3.练习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 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设 计理念: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读 中积累语言。) 教学策略: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 事情的开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 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局部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 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 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 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 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 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 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1 .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出示课件:(孔 子画像)画上人物是(),名叫(),字()。他是()时代的( )家。他的代表著作是(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2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 “拜”字写准。3 .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4 .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 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 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 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学习第一局部:决意拜师。(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 名)(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 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表达他的这种行为 吗?总结:学无止境。(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 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 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1 .学习第二局部:洛阳拜师。(1)请同学们默读这局部,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 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表达层次又帮 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 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 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小结:同学们抓住了 “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 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 品行。(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 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 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 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 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 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 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 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 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表达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 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 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 .学习第三局部:认真求学。(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 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 留)(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 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 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1 .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 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2 .全班齐读孔子名言。出示课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 .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 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 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1 .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2 .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 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 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 统文化的光辉灿烂。【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 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 延伸的内容那么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 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表达大语文教学观。(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板书设计:孔子拜师(设计理念: 突显文本主题。)(设计理念: 突显文本主题。)(设计理念: 突显文本主题。)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力求做到简明概括。既能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又能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