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时作业二--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资源ID:76448733       资源大小:68.5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时作业二--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时作业二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贵宝物。有代表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A.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B.岭南文化具有多元交融特点C.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D.南方农耕经济文明水平高超.下表是考古发掘的中国早期玉器生产的三个中心,可用于佐证早期中华文明()中心距今时间分布地点玉器特征红山文化遗址约5000年左右辽河流域有关自然崇拜和神权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约5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象征神权和王权的礼器二里头文化遗址约4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代表王权的礼器A.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B.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的特征C.其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D.神权与王权从紧密结合到分离.下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围时期()思想家主张儒家学派苟子大略卜“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二墨家学派房子贵义瓦“万事莫贵于义”;界子经上义利也.义可以利人”.法家学派(韩非子-八经卜”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1 .张岂之在阐述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理念时说道:“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协调人与 万物的关系;仁者爱人即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出发点;日新月异即与时偕行的革新精神 这分别契合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A.道家儒家法家B.道家墨家儒家 C.墨家儒家道家D.儒家道家法家2 .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 日:“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A.守正创新B.因时而动C.天人感应D.兼收并蓄3 .晚清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邀请下,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纷纷来华开展集会 演说,将中国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置于世界潮流中,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 演说一面被视为外来先进文化的代表,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也因其站在西方立场 对中国社会的批评而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这反映近代中国()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C.民众爱国意识不断觉醒D.救亡革新道路的复杂性4 . 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 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 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现实需要B.政府重视传统体育运动C.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D.中国民众体质有效提高5 .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据此可 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群众因受教育理性加强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 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6 .有研究认为,公元2世纪末的欧亚大陆处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地处远东的中国 魏晋南北朝,没有与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及印度河、恒河流域一样陷入长期分裂或分 明中断,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主要是指()试卷第2页,共5页A.庞大而统一的帝国统治B.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最早C.不同民族长期混杂居住D.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7 .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主要包括“敛从其薄''的税赋观,“不患寡 而患不均”的分配和流通观、“居敬行简”的治民观等内容。孔子的经济思想体现了()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 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8 .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 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 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9 .山西恒山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寺庙最高处的三教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 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B.儒家思想走向衰落C.程朱理学对古建筑的影响D.大一统思想的渗透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 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传统美德B.核心思想C.人文精神D.教育理念11 .下面是石涛(1641-约1718)的黄山图(局部)。“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 类中,黄峰无不有”道出了他创作鲜活、生动的黄山图的缘由。该作品的创作()B.反映了写意画的颓势D.体现了“异端”思想A.践行了重视“行”的哲学思想C.顺应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风尚二、材料分析题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一文,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 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中国” 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 1999 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黄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 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 的重构等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 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 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 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 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 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 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方面面,内容丰需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摘编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年中国说”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进行解释。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共同之处。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 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 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 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同种族、同宗教、同习俗”的中国人要“相视如同胞,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孙中川提出:“仿美利坚民族 底(的)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的)民族国家”。民国初期, 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 族之一员也。”孙中山也指出:“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试卷第4页,共5页 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据黄进兴中国民族主义的特色之一:梁启超的终极关怀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 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由占代的“自在的民族实体”逐渐转变 为近代的“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原因。参考答案:1. B【详解】根据材料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可以得出岭南文 化具有多元交融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排除A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并不能体现南方 农耕文明的水平高超,排除D项。故选B项。2. B【详解】根据材料中三个中心玉器的特征可以看出,三个地方玉器都有崇拜神灵的特征,H. 都在大河流域,反映出它们具有定程度的统一性的特征,B项正确;没有其他方面的比较 不能得出是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排除A项;“高度”的说法太绝对和夸大,排除C项;材 料不能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B项。3. 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关于义利取舍不同学派提出了各自 认识,说明当时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项正确;材料中儒家、墨家和法家对义、利的言 论实际上是治国之策的主张,而不是关于学术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 并战争不断,追求利益是主要潮流,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儒家、墨家和法家学派在 传统社会秩序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构建新的秩序的主张,新的阶级对立指的是地主阶级与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所以 “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 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和协调人与万物的关系;儒家倡导仁 爱与和谐;法家思想体现革新精神。由此可知,与材料中张岂之的理念分别契合的是道家儒 家法家,A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与墨家思想无关,排除B、C项。故选A项。5. A【详解】材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大意是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 新了还要更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 在革新,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守正创新,A项正确;材料突出更新,不是变革,排除 B项;天人感应是西汉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C项;兼收并蓄是我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 D【详解】材料讲到,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演讲一方面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同时 也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由此可见国人在救亡道路的看法上的复杂性,D项正 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近代中国近代知识 分子主导政治变革,近代知识分子只能说是引领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排除B项;民众爱国答案第6页,共4页 意识材料未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7. A【详解】根据“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可得出这反映 出近代民众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民间,并没有体现政府态度,排除 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霍元甲创办体育会,不能反映民众素质提 高,排除D项。故选A项。8. 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西周初年到西周中晚期到东周初年再到春秋中叶,对天的态度由颂天 到疑天到骂天再到不理天,这个过程中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重视人的生 活,体现了人文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群众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排 除A项;天道观的转变并非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项;儒家思想在春秋晚期才出现,排除 D项。故选C项。9. D【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 能力。古代早期文献强调政治统治取决于天命,左传则强调民心向背对政治统治的重要 性,这表明春秋时期民本意识己经产生,D项正确;春秋时期,王权仍依据血缘关系传承, 排除A项;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思想,排除B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尚未合法化,农民 阶层的社会地位没有被承认,排除C项。故选D项。10. 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指的是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D 项正确;庞大而统一的帝国统治、不同民族长期混杂居住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传统,排除 AC项:中华文明并不是出现最早的文明,排除B项。故选D项。11. B【详解】根据材料孔子的经济思想包括'"敛从其薄的税赋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和流 通观、'居敬行简'的治民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其“因民之所利而 利之'的思想原则,体现了孔子以民为本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A、C、Do故选B项。12. B【详解】根据材料“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可知, 体现了周朝敬天保民的思想,说明周人重视从保民的角度思考王朝的命运,B项正确;深受 儒家思想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排除A项;材料与周人构 建新型政治体制无关,排除C项;“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 选B项。13. A答案第7页,共4页【详解】山西恒山的悬空寺虽是佛教建筑,却同时供奉着儒、佛、道的重要代表人物,三教 主张不同,但“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A项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虽受到佛道挑战,但并未走向衰落,排除B项;程朱理学形成 于宋代,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统一,体现不出大一统思想的渗透,排除D项。故选A 项。14. C【详解】根据材料“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可知,材料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和生活理念都是以 人为中心,体现了人文精神,C项正确;AD二项均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D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德”“孝、礼”“仁”“正”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概念, 材料信息无法完整反映,排除B项。故选C项。15. A【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在黄山图中展示的创 作缘由为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践行了重视“行”的哲学思想,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 写意画发展呈现颓势,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商品经济下的社会风尚,排除C项;“异端” 思想与作者“心期万类”、以黄山为师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 (1)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口益加深;封建专制统治和经济的落后;中国各 个阶层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与探索;西方各种思潮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不 同社会群体的思想武器。(2)态度:借助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解释: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国,各类思潮和主义风行,文化理 念呈现多元化,“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 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革命,推翻北洋 军阀反动统治,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 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之处: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复兴的期望;有利于促进民族觉醒与思想解放,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李大钊等人指出当时中国是苟延残喘的“老大中 国,对少年中国充满期望。结合20世纪早期的时代特征,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 进行分析;政治上,列强侵略,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阶层进行探索;经济上落后;思想上, 西方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夏兴中国民族,先要更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国民政府答案第8页,共4页 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可得出,借助传统文化实 现民族复兴。第二小问,从背景、影响等角度对南京国民政府关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简要 分析;背景方面,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国,各类思潮和主义风 行,文化理念呈现多元化;影响方面,从民族意识、民主革命进程、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少年中国说''和南京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态度都体现了 近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复兴的期望;有利于促进民族觉醒与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变 革。17. (1)内涵: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时间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 族共同体。说明: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文明就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分布格局;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华 夏认同”观念;秦汉时期,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 唐再次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经历辽宋夏金的冲突、交往交融,出现了由少数民 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随着明清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 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答出其中两个阶段即可)(2)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客观上推动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西方启蒙思想 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的中国人对传统民族观念的反思和对救国道路的探 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详解】(I)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 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体''可概括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时间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渐 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第二小问,运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过程 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2)根据材料”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可得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客观上推动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根据材料二中关于梁启超、孙中山的史实可得 出,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族发展、救国道路进行探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启蒙思想的 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民族观念的反思等因素影响着近代的“自觉的民族 实体”的形成。答案第9页,共4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时作业二--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