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教案).docx
-
资源ID:76450379
资源大小:24.6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教案).docx
1观潮由教学目标a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3、4自然段。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3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4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的教学重点包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 潮景象。教学难点查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由教学时间入2课时。(名教学基本过程4taKSEEESZBSBsEKlBSEBBHBflSBBR/第一课时一、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 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 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二、初步感知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观潮(chao)称为(cheng)笼罩(16ng zhao)盐官(ydn)蒙蒙(m6ng)薄雾(bdo)昂首(dng)沸腾(fdi)横贯(guan)依旧(jiu)恢复(hui)假设隐假设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响。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景。3 .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2) “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梳理文章结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一潮来时 一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2 .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 “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 顺序来梳理课文。1 .潮来前的景象。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板书:平静“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趴下)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 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 应该一一(轻点儿)速度应该一一(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3)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 我们什么?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 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2 .老师总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五、布置作业1 .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2 .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潮的诗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接 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景象。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1 .潮来时的景象。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局部,请同学 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思考问题。(老师范读)(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明确:午后一点左右。老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说明了钱塘江大潮 是天下奇观。(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远处;第4自然段:近处。板书:远近(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 何分层。明确: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板书:风平浪静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响?讨论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一一人声鼎沸。板书:人声鼎沸过了一会儿又怎样?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明确:人群沸腾起来。板书:人群沸腾老师总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 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板书:声、形、情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思考。(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明确: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7)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明确:浩浩荡荡。“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明确: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一一板书:山崩地裂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1自然段, 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老师总结:第4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8)小结第3、4自然段。这两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 序来写的。2 .潮去时的景象。(I)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找出潮去时总的特点。明确:恢复了平静。板书:平静(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4)小结: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三、疑难探究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明确: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 应那么是间接描写,用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J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 “过了一会儿”“再近些” 作者按照“潮来前一一潮来时一一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 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清楚,井然有序。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 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 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五、布置作业练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5板)设计V钱塘潮天卜奇观江面宽阔-I卓特为倒潮奇众倾江绝观之潮来前-壮美宁静观L薄雾笼罩潮万马齐奔潮来时-气势雄伟L"|崩地裂 漫天卷地-潮去时-余波汹涌-L风号浪吼茴4弹息%我以“天下奇观”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 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特点表达在以下儿方面:1 .突出朗读训练。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置身其中,感 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挖掘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通过情绪的变化表达“天下奇观”。如潮来前引导学生抓住“昂 首东望”“等着”“盼着”等词语,说明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自然是想一睹“天下奇观”的风采。此外,还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在进行分段训练的同时, 也复习了分层的知识,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较好地进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