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6452796
资源大小:21.8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x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 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 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 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 来。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 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 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 “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 .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第一课时(课件出示1)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 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 1、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 右边三局部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 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 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 钟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 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 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 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 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 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设计意图:激发兴 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 的特点。】新课教学( ) 分钟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 “曲” 是多音字,读和qii; “萎”是上形下声。b.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 茎、柄、萎、瞧、固”(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局部指导学生按笔顺规那么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课件出示5)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叶柄紧贴蛟龙枯萎牢固蜗牛(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归 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 脉络,了解课文内容。】第二局部(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局部(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1 .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 虎?2 .填空。(课件出示6)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o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o.指导朗读。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二爬山虎 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 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回味全 文,提出问题,为深入 学习课文做准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两株爬山虎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 钟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 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回顾上节 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 兴趣。】二、研读第2自然段新课教学(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2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 (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o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o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0d.叶子的样子:o(教师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3 .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分钟1 .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 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2 .汇报交流。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 么?(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 子很独特。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 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J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 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提出问 题,让大家一起讨论, 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 课文。】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 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细丝 像触角)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 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 师引读)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 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 出示11)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b: “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 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读【设计意图:通过朗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读,感受爬山虎脚的你睁大眼睛来看)美。】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 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 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生齐读。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 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拟。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 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 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 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 示12)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 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 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 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1 .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 周围的事物)2 .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 去观察,去发现。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伸( )分钟【设计意图:有助于学 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 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 方法。】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 .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 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爬山虎的脚板书内容位置颜色样子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脚,"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