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五单元-1记金华双龙洞教案.docx
-
资源ID:76453411
资源大小:55.0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五单元-1记金华双龙洞教案.docx
17、记金华双龙洞教学目标:1 .通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 .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1 .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按照用游览的顺序来写景物。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按照用游览的顺序来写景物。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文章了解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二、教学重点:(-)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终于 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二)自由阅读第47段,思考:1、“我”游览了哪些地方?2、每个地方都各有什么特点?(1)、(洞口:宽)(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 一种神秘感)(2)、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外洞:大、宽)(3)、孔隙的特点?(学生思考)(孔隙:矮小、昏暗、险)、哪里看出矮小?(小船、躺着、船的进出方式)、除了矮小,还有什么特点?(险)(碰伤额角)既然是“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 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 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 当时的心情。(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 起来)、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 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 了!(板书:险)作者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 象呢?(板书:内洞)(4)、内洞的特点?(内洞:黑、奇、大)、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 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 见(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3、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一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 进出内洞)(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 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 之神奇!师:所以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 景物的热爱和赞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六、板书设计:(窄、矮、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