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水平测试人民版必修.docx
-
资源ID:76453646
资源大小:89.5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水平测试人民版必修.docx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 “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 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苏联模式答案B解析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以及“该 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的信息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2 .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 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 为()A. “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答案B解析 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 A、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该政策在俄国并非“一直延续”,后被粮食税取代,故C项错误。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 的“新思路”主要是()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思路,而A项是其影响,故A项错误;“对外 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不能完全体现材料中的“新思路”,故B项错误;新 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并不是“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 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4.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r项1921 年1923 年1925 年粮食作物耕种 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22. 1334. 5544. 24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 完成了农业集体化A.® B. ®® C.® D.答案D解析 注意题干中“新经济政策实施”这一信息,并观察表格中数字变化情况一一反映了新经济政策 实施后,耕种面积和产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该政策符合苏俄国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斯大林时期,故选D项。5.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 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也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 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 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的国内资金,为 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故选C项;A、B两项政策实施时,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项 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的方法。6.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 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义务交付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答案D解析 根据材料“1933年”“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可知,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使经济 得到迅速发展。故选D项。7 .如图是一幅电影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8 .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答案I)解析由宣传画中文字信息可知,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 下降了,故D项正确;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排除A项;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 三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 击不大,排除C项。8.俄罗斯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 能弥补,是苏联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C.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答案D解析 根据材料“是苏联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可知, 麦德维杰夫认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 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可知,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是可行的,故B项错误;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社会主义是一种可行的社会模式,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俄国的失败不是因为社会 主义而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即没有找到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故D项正确。9. 1982年美国的某份报纸曾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 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1)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答案B解析1982年去世的苏联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斯大林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 勃列日涅夫改革中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综合国力,故B项 正确;C项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排除;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排除。10 . 1962年,苏联某经济学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该文章中的一些观 点得到当时领导人的支持,并在一些工厂实行。符合文中观点的措施是()A.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B.收回集体农庄自主权C.取消自由贸易D.实行粮食税答案A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在一些工厂实行”即可排除属于农村的B项;C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项为新经济政策,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62年”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计划、利润、奖金“可知, A项的表述与其相符。11 .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到80年代, 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答案D解析 题干中“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其 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经济制度存在问题,且农业落后,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故D项正确。A、B、C三 项与题干材料明显不符,排除。12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FI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苏联改革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突破传统束缚是创新的前提改革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A.B.C.® D. ®®®®答案I)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因而成效不大,正确;戈尔巴乔夫 彻底改革了苏联模式,但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正确:从赫鲁晓夫的改革 思想冒进,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脱离了苏联的国情,可以看出正确;从苏联改革的 整个历程来看,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的特点,正确。故选1)项。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13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着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 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 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亳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 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 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 生活的先例。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 耍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 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一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卜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 种消极的东西”? (10分)(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6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 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分)答案(D “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10分)(2)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分)(3)表现:“一大二公”,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调整: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0分)解析 笫(1)问,“退却年代”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罗曼罗兰认为苏 联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据此结合苏联模式的弊端回答。第(2)问,罗斯福新 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它对当时欧洲很多国家以及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问,前一种“组织方式”即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弊端要从计划经 济模式的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的表现分析:后种“组织方式”指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要联系1992年确立改革目标,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问答。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着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 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 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 “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法是改革时期主 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8分)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 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更和发展经济。(8分)(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 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 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10分)(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改革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两个分号前后的三句话逐层概括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 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 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方向、措 施等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