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独坐敬亭山》教案.docx
-
资源ID:76455054
资源大小:10.7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独坐敬亭山》教案.docx
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首古诗,该单元以“祖国的大 好河山”为主题。本首诗歌借敬亭空旷清幽之景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寥之情。十年漂泊,十年漫游, 然诗人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本首诗歌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在大自然中寻求抚慰的 诗人形象。诗歌语言平实,哲理深厚,发人深省。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己学过不少古诗,具有一定的学习诗歌的知识基础和方法,故不能只停留在诗 歌意思的表层理解,而应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想象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精神之魂。三、教学目标:1、通过多形式朗读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2、通过反复朗读及注释,在感悟诗歌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诗歌 大意。3、通过对“独”、“尽”、“闲”、“相看”、“只有"、等关键词的品析,学生能展开想象,感受敬亭山 水之美,体会诗人的孤寂之感。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独”“只有”等字词的解读,学生能够品味诗句,在诗中展开想象,还原画面,感受 作者的孤寂之情。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音乐七、教学过程:(-)诗歌导入,温故知新(1)快速复习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感受多样李白。(2)引入新诗独坐敬亭山,发问:读此诗,你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读题切入,感受孤独(1)齐读课题,发问:读了课题,你有何疑问?(2)讲解李白与敬亭山的历史渊源,奠定情感基础。(3)解读“独坐”,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和古诗。(三)读中深悟,理解孤独(1)提问:纵观整首诗歌,有没有哪个词或字让你印象深刻,有所触动?(独坐、独)(2)由“独”能联想到哪些词语?(3)找表达孤独的字词,以此解读前两句诗歌,体会空旷寂寥的独坐所见之景。1、众鸟一尽一敬亭山更显紧密一鸟各有归处,唯于诗人,望空兴叹一孤独之感2、孤云一闲-敬亭山更显清幽瓢泼不定之物,亦随风飘然而去寂寞之情3、小结:以动写静:鸟飞云去之动态足以凸显敬亭山清幽之静。看似描绘独坐之景,实那么映衬孤独之情。景越静,内心越孤独。(4)品析“相看不厌”“只有”,解读后两句诗歌,体会孤独寂寥的独坐所感之情。1、相看不厌一诗人看敬亭,敬亭看诗人一人山相望,默默凝视2、只有-诗人眼中只有敬亭,敬亭眼中只有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只有一鸟飞云去,无人伴我一只有敬亭无声的陪伴诗人的孤寂之情3、小结:借景抒情。借独坐寂静之景抒独坐寂寥之情。寂静之中的孤独!(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1)出示句式,学生仿写,抒发情感。(2)提供写话,共同交流。八、板书设计:1 .独坐敬亭山独xa)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