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达标检测卷(四)(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
-
资源ID:76455245
资源大小:35.7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达标检测卷(四)(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
专题达标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北宋时,出现了 “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 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队战斗力低下农民起义频繁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A. ©©B.C.D.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没有关系,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答案:B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 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 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B.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C. “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D. “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解析:“送礼”指的是岁币,北宋用金钱换来短暂的和平,使自己内部可以休养生息,巩固内政。同 时也促进了宋、辽、西夏之间的边境贸易,但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国库本就空虚,大量岁币加剧 了财政危机。所以A、C、D三项正确,北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有胜有败,故B项不正确。答案:B3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 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在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的背景卜进行的。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整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侧重 于澄清吏治,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经济改革,即增加赋税,故A项错误;培养人才是王安石变法 的特点,排除C项:充实边防与“庆历新政”关系不大,排除D项。答案:B4 .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A.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B.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C.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I).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解析:A项反映的是徭役过多,危害百姓,王安石变法中通过募役法来解决,故A项错误;B项反映 的是苦瘠的土地却承担较重的赋役,方田均税法根据不同的土地承担不同的赋役可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情 况,故B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富商地主通过贷款兼并土地,王安石变法中通过青苗法来解决,故C项错 误;D项是宋代二府三司制相互牵制的弊端,与方田均税法无关,故I)项错误。答案:B5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A.青苗法B.保甲法人物言论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苏辙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C.均输法D.市易法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 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 青苗法,故A项正确;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与题干不符,故B项偌误;均 输法是政府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市易法是政府收滞 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与题干不符,故I)项错误。答案:A6 .为营造“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着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 的社会氛围,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A.青苗法B.免税法C.保甲法D.市易法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无论贫富,其生存都要依靠“相保”,由此可判断C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7 .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着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 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 类”。其中涉及的内容有()青苗法 市易法 保甲法 农田水利法A. ©©B.C.D.解析:该题应注意材料信息提取与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要求把王安石变法措施与现代社会现象(国家 银行、警察)比较,其中青苗法与市易法带有国家银行性质,而保甲法是指编定保甲,平时维持治安,战 时从军,该法与现代警察较为类似;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各地开垦荒地和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是保障农业 生产的措施,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没有关系,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8.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A.促进了邻里和睦B.放松了人身控制C.增加了人民的收入C.增加了人民的收入I).繁荣了商业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故免役之法成”,可知答案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故免役之法成”,可知答案为B项。答案:B9 .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市易法D.青苗法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分析,“王安石” ”金融管制的办法”指的是青苗法,因为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是“金融管制的办法”。答案:I)10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货,渔夺商人亳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解析: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训:到,C项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项限制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故选【)项。答案:D11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和保马法市易法和均输法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B.C. D.解析:材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使北宋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故应围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进行判断,所述不符合题意。答案:B12 .在历史的拐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安石变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哪项变法措施的作用A.均输法B.市易法C.保马法D.保甲法解析:在占代史上,“盗贼”有两种内涵:一是指一般的盗贼,二是指农民起义者。结合所学可知D 项符合题意。答案:D13.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 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1)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司马光与王安石犹如“冰炭”即立场不致, 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答案:I)14 .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你认为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处于宋朝中期,很多问题积重难返,改革是时代 的要求,所以变法并没有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故的说法不正确。答案:A15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缥继惟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解析:司马光的说法既说明了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变味,同时也攻击了变法。变法过程中虽因用人不 当出现了问题,但不是法令本身的问题。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 士无廉让, 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 国家之福也。一一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 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 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材料三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推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 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1)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 体解决措施。(5分)(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士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土措施的看法。 (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可以概括出“士 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的答案;第二小问从“官乱于上”可推断出官场的腐败,由此可知要采 取的措施是整顿吏治,取士制度;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整顿吏治和取士两个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的信息并结合材料一可以归纳出答案; 第二小问看法从培养人才、为改革服务等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材料中“引用凶邪,排推忠直,躁迫强 戾”说明用人不当,从“卒之群奸肆虐”可以概括出危害百姓的现象,联系所学从改革阻力角度回答。答案:(1)源头: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途径:清明吏治;改革取士制度。措施:吏治:改革文官升迁方法;严格“恩荫”制度。取士:改革贡举制(改革科举制)。(2)相同: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重策论)。看法: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3)因素: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17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 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端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 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 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一一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分)(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第(1)问要求依据 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第问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 值。答案:(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 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王安石曾对神宗赵顼说:“不 加赋而国用足。”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分别列举商鞅使民“殷盛”,王安石让“国用饶”颁布的主要法令。”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富国措施的侧重点并比较各自社会效果的异同。(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和王安石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 第(2)问,侧重点要结合两人改革的背景考虑,商鞅变法时处于春秋战国的大变革的背景之下,所以重在 确在新制度,而王安石变法时面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在挽救统治危机。社会效果积极作用相同,但 变法的结果不同。答案:(1)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王安石: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农田水利法等。(2)侧重点:商鞅变法重:在确立封建制度,发展社会生产;王安石变法重在挽救统治危机,增加赋税 来源。社会效果: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利益,遭到旧货族反对,变法法令推行彻底;王安石变法引起了 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变法措施被中止;二者都增加了政府收入,也都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19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 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 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 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 为事。一一苏辙栾城三集(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解析:第(D问由材料一 “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可想到扩大了雅典民 主政治的阶级基础;由“唯财是举”可想到打破了传统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有利于民主。第问由材料 二“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再联系史实,可想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这些举措的影响,要考虑实际情况,即肯定要有有利于国家的,但同时不应忽略他的变法举措必然会遭到 社会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导致过早夭折。答案:(1)认识: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 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2)表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影响: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 富商激烈反对,导致变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