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八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6457827
资源大小:12.4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八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docx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 事。2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 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聪明的王戎。学生:了解世说新语。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 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 故事).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 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1 .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取之,信然.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 试一试。2 .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3 .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4 .齐读。三、精读课文,读懂内涵.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1 .逐句朗读,理解。(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A.理解:尝(曾经)诸(众多)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 怎么说?)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o (学生尝试填空)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出示第二句。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B.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 意思。C.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 练读)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E.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出示第三句。A.指名读。你假设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 式来表达)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C.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D.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4)出示第四句。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B.你假设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 鼓励多种表达。四、通读文章,检测朗读.有滋有味地朗读这那么小古文,比赛读。1 .小检测。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 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2)()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取之,信然。五、剧本表演,巩固新知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四人一组,一人演王戎,其他人演小伙伴。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 “王戎识李”就是其 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1 .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更多的世说新 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板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唯戎不动善于观察、缜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