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教育”双减”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XX县教育双减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5月中、下旬,县 人大常委会组成教育双减调研组,先后深入红岩寺、曹坪、 杏坪、凤镇、乾佑街办,实地察看10所中小学校、1所培训 机构、走访部分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 料等方式对全县教育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并赴汉中市汉台区、留坝、宁强、勉县考察学习。特形成本 调研报告。一、我县教育“双减”工作情况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县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认真贯彻 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学 校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措施落实,全县 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双减政策有效执行。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 大民生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安排部署。成立 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双 减考核机制,确保了我县双减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规范 运行。及时召开各层次相关会议,就双减政策进行宣传和 解读,通过印制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校园广播、宣传 栏、网络媒体等形式,初步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双减工作的 良好氛围。(二)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全县各中小学均制定了关 于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等作业管理办法,着力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切实落实双减作 业新标准。各学校积极推行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根据学 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全县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家庭作业尽 量在课堂上完成,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验、不留家庭作 业,三至六年级课外作业控制在一小时内完成,初中生(初 三除外)家庭作业控制在90分钟之内。调研中发现实施双 减后,操场上锻炼的孩子多了,孩子变得自信活泼了。(三)校外培训基本规范。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 量,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通过宣传引导,让 学生家长全面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管控措施,理性认识校外培 训,学生校外负担得到减轻。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 理行动,建立长效的治理管理方案,实行联合执法,共取缔 不规范、无资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家。目前,仅有1家 艺术类辅导机构,学科类校培训机构全面清零。(四)课外活动富有成效。积极推进5 + 2课后服务模 式,同时各校建设了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士或志愿 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办学特 色、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第一时段安排作业 辅导,第二时段为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中,发展特色素质教育。据统计,全县中小学生共组建各类 社团370多个,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率达到100%,促进了学 生全面发展。(五)教育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一是配套制度初步 保障,印发了XX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常态化抽查和督查机制。二是认真落实深化教 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加大教研力度,提升课堂质量。三 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 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 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四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 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评价标准。二、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双减政策理解尚有误区。个别学校对双减工作仍然不够重视,措施不力,课后服务 成效不明显,家长满意度不高。个别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 解存在偏差,将课后服务等政策措施当作额外负担。部分家 长不理解、不理性、不配合,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 成绩。学生作业方面,学校减家长加、校内减校外加的问 题依然存在,家长的焦虑情绪及家庭教育的短板很难在短时 间内得到缓解。家校共育机制不健全,工作流于形式,缺乏 实效。(二)精细管理水平不高,教育改革创新推进缓慢。一 是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研教改水平不高,提 质增效上矛盾突出。二是作业管理设计还不够精细,作业类 型单一,部分大班额班组在分层布置、弹性布置作业方面体 现不出学生个性化特点。部分学校作业公示形式化,个别教 师通过家长手机增加作业布置。三是课后服务质量还需提升。 当前大部分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相关的人员以学科类教师为主,专业性有一定差距,农村学校问题尤为突出,部分老师 兼任多门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四是部分学校实践创新的亮 点做法未能进行总结提炼及宣传推广,校与校之间的相互沟 通与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形成多元互动、优势互补的局面。(三)教师压力普遍较大,师资力量存在供需矛盾。一 是通过对教师的座谈交流、抽样调查,80%以上的教师反映 双减实施以来,工作负担鲜明加重,教师每日平均在校时长 达到10小时以上,存在疲劳应对问题。二是师资力量有待 加强,师资补充机制有待完善,全县体音美等专业教师缺乏10余人。三是师资培训、研修提高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需要。四是社会各层 面名目繁多的非教学进校园活动和各类过程性留痕资料、 表册填报等让广大教师深感疲惫和焦虑,教师职业倦怠感普 遍增强。(四)违规校外培训有禁不止,学科培训仍有反弹风险。 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仍有需求, 导致校外培训仍有很大市场需求,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培训 机构和个人变换方式搞培训,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 课,暗地一对一的违规培训、监管困难,存在反弹风险。 目前,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治理存在一定困难,校外为学 生提供就餐、作业辅导和休息三个方面的托管服务机构规范 治理难度较大。目前仍然有13家艺术类、2家体育类办学机 构,办学资质不全仍招生营业中。(五)课后服务机制不够健全,课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一是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低龄学生容易产 生困、乏、饿等问题。二是部分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不足,教 师电脑老旧、无智能黑板。三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城区一小 目前还存在在校生中午没有享受营养餐补助的问题,建档立 卡贫困户学生课后服务费用财政补助不到位,影响了课后服 务质量。四是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我县没有科技馆,青少年 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特别是城 区一中、一小、二小都存在学校校园场地较小,没有劳动实 践基地,学生体育活动受限。五是课后延时服务带来的安全 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和做好问题解决。三、建议意见(一)着力加强家校共建共育,营造双减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力 度,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转变育人观念,共同营 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二是建立健全家校共同育人机制,通过 开办家长学校、家委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 明确家校育人责任,缓解教育焦虑,家长要更多地在手机管 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习惯养成、健康饮食上投入精力。三是学校要不断改善资源供给,让更多孩子在减负的同时增 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课后服务费用财政补助,加大各级 校舍、劳动实践基地、智能黑板、操场、电脑设施等投入力 度,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为学生提供多种社会实践场所。拓展校外教育服务范围,探 索校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校外优质资源共建 共享。长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二)着力加强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升级,促进双减提 质增效。一是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丰富与自然、 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课堂效率。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加强作 业管理,保证作业设计、布置少而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需求。三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坚持 一校一策的原则,最大限度开设好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 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多样的知识与技能。指导农村学 校、小规模学校修改完善课后服务方案,适当缩短低年级学 生课后服务时间。四是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宁强县 北关小学以羌纹、羌音、羌舞、羌茶、剪纸、厨艺等传统 特色文化培养传承,积极探索将我县特色县域文化、红色文 化、秦岭文化融合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热爱家乡情怀,丰 富课后服务内容。五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青少年 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加快 我县科技馆的立项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 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六是坚持立德树 人、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注重采取教研一体化、名校带弱校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农 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三)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一 是对涉及各类活动进校园的工作要落实报备审批制度,严格把关,尽量减少非教学工作进校园,有效减轻教师过重工作 负担。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关心关爱教师身心健 康,科学合理制定课后延时服务标准,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 助。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 多途径、多方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四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 力度,培养各级教学能手,提升教师工作荣誉感获得感。加 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 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辐射, 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关注新入职教师成长, 及时指导帮助提升业务能力。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 性。五是提高师德修养,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 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四)着力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坚 持科学、法制、规范思维,严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把培训 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 异化教育培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落实黑白名单、 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 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开展联 合检查、明察暗访,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 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 为。(五)着力加强配套机制建设,形成双减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坚持把促进教育 公平作为双减治本之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学 习汉中市汉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将我 县城区一小、二小、三小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 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二是建立健全 双减工作督导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双减工作情况,确保实 效。三是创新办学模式,突出特色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习留坝县举全县之力办足球特色体育教育,带动县域经济 的发展,积极探索我县办好特色体育教育,建议县科教局在 全县范围内选拔优秀体育学生在城区实验中学成立特长班, 充分发挥县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作用,对 特长班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贯通升学渠道。四是建立科学 合理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优化现有考试制度,探索完 善德、智、体、美、劳等过程性评价办法,优化现有考试制 度,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 长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