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氟啶·戊·杀螟药剂浸种对晚粳稻种子发芽的影响_周斌.pdf
-
资源ID:76475562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2%氟啶·戊·杀螟药剂浸种对晚粳稻种子发芽的影响_周斌.pdf
试验研究 2023.2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是发生在苏南地区晚粳稻上的重要种传病害,其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浸种处理1-2。12%氟啶 戊 杀螟可分散粉剂是新型低毒水稻种子处理剂,被列入2020年、2021年江苏省绿色防控技术产品联合推介名录。12%氟啶戊杀螟是由4.8%氟啶胺、2.4%戊唑醇、4.8%杀螟丹复配而成。据报道3,该药剂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系统掌握12%氟啶戊杀螟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不同晚粳稻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程度,2021年本文作者进行了该药剂不同浸种浓度对晚粳稻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旨在为指导农户准确安全浸种催芽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南粳46、常农粳12号、常香粳1813共3个品种,均为苏州市主推晚粳品种,供试种子均为品种权单位提供的商品种子。1.2供试药剂试验用的12%氟啶戊杀螟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为商品药剂,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2021年3月生产。1.3试验处理与方法每个品种均设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药剂处理,以清水浸种为对照(CK),共5个浓度,共计15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种100粒,浸种药液80 mL,置于12 cm12 cm塑料培养盒内在恒温箱内有光浸种及催芽。浸种温度20(相近于苏南地区5月中旬浸种时的室内平均温度),浸种时间48 h,催芽温度30。各稀释倍数浸种药液的具体配制法:浸种前在0.01 g感量的电子天平上,分别秤取1.00 g、1.25 g、1.67 g、2.50 g该药商品可分散粉剂,均溶解于1 000 mL清水的玻璃量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即得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的浸种药液,现配现用。12%氟啶 戊 杀螟药剂浸种对晚粳稻种子发芽的影响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2020-2021)苏农办农(2021)10号;苏州市(昆山)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项目(2019-2021)苏财农(2021)17号。作者简介:周斌(1970-),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稻麦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E-mail:通讯作者:张雅菁(1988-),女,硕士,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与新品种试验推广工作。E-mail:周斌1张雅菁2吴建明2(1.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江苏昆山215300;2.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昆山215300)摘要: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是发生在苏南地区晚粳稻上的重要种传病害,为探求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将12%氟啶 戊 杀螟可分散粉剂设置5个稀释倍数,对3个本地栽培晚粳品种进行浸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浓度范围内,稀释倍数越低即浓度越高,对浸种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影响越大,对幼苗生长延缓越重。不同稀释倍数3个品种平均发芽势、发芽率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浸种比清水浸种(CK)平均发芽势分别降低4.8个、9.5个、13.8个、19.5个百分点,平均发芽率分别降低2.4个、5.9个、10.1个、16.3个百分点,药剂浸种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各晚粳稻品种生产上可用1 000倍液浸种。稀释倍数与品种间的互作效应较为明显,晚粳稻品种间对该浸种药剂不同浓度的敏感性不一致。关键词:12%氟啶 戊 杀螟;晚粳稻;种子;药剂浸种;发芽势;发芽率73-2023.2 试验研究1.4记载与考苗播种5 d后,首次计数发芽情况,即为发芽势;14 d后末次计数,即为发芽率。以水稻生产上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为发芽标准。播种7 d后,各处理随机抽取20株测量苗高、根长及单株鲜重等幼苗质量性状。1.5数据分析与统计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将各处理重复的发芽势、发芽率百分数数据,作平方根的反正弦值角度数(sin-1p姨)转换4,并作发芽势、发芽率的方差分析,进一步用Duncan的新复极差法对各稀释倍数的平均数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2结果与分析2.1同品种不同稀释倍数(浓度)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将各处理考查记录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播种7 d的苗质情况列于表1。由表1可知,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同一品种随着浸种药液稀释倍数的降低即浓度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有发芽势降低的幅度高于发芽率降低的幅度的趋势,3个品种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用该药剂浸种对晚粳品种种子发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2同品种不同稀释倍数(浓度)对幼苗质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同一品种随着浸种药液稀释倍数的降低即浓度的提高,幼苗生长逐步延缓,主要表现为苗高降低、根长缩短、单株鲜重减轻,3个品种亦有类似的结果。2.3不同稀释倍数(浓度)处理平均发芽势、发芽率的差异显著性比较将表1中各处理4个重复的发芽势、发芽率百分数作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后的角度数值作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2。由表2可知,发芽势、发芽率的稀释倍数间和品种间的F值都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对各稀释倍数发芽势、发芽率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并将其与清水对照(CK)的差异值列于表3。由表3可知,不同稀释倍数3个品种平均发芽势、发芽率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该药剂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是有浓度梯度的,也就是稀释倍数越低即浓度越高,对其影响越大,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浸种比清水浸种CK平均发芽势分别降低4.8个、9.5个、13.8个、19.5个百分点;平均发芽率分别降低2.4个、5.9个、10.1个、16.3个百分点。总体数表1各浸种处理发芽势、发芽率及7 d苗质考查情况品种稀释倍数发芽势(%)发芽率(%)7 d幼苗质量平均平均苗高(cm)根长(cm)单株鲜重(g)南粳46清水(CK)89.093.090.090.090.591.094.092.094.092.83.76.691.01 000倍78.083.090.081.083.086.090.093.085.088.53.14.282.5800倍78.079.086.085.082.085.088.089.092.088.52.52.771.0600倍81.079.082.071.078.386.088.090.079.085.82.32.568.5400倍75.064.072.068.069.879.068.076.071.073.52.22.564.0常农粳12号清水(CK)82.088.082.086.084.585.091.082.089.086.83.45.076.01 000倍83.085.086.080.083.586.089.088.084.086.83.13.672.5800倍80.080.076.071.076.882.086.084.075.081.82.92.668.5600倍68.064.075.071.069.574.070.081.077.075.52.72.362.5400倍63.059.068.062.063.071.071.075.074.072.82.61.359.0常香粳1813清水(CK)95.091.086.092.091.096.095.090.095.094.03.07.178.01 000倍81.085.087.088.085.388.090.092.094.091.02.85.474.0800倍78.077.081.079.078.783.084.090.085.085.52.34.367.0600倍79.074.076.079.077.083.081.080.084.082.02.23.361.0400倍72.075.075.077.074.874.081.079.080.078.52.01.858.074-试验研究 2023.2据也说明了药剂浸种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2.4稀释倍数(浓度)与品种互作效应的分析由表2可知,发芽势、发芽率的稀释倍数与品种互作F值虽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F值均明显大于1,相应的P值分别为0.14、0.11,说明稀释倍数与品种间互作仍较为显著,即就发芽势、发芽率而言品种间对各个稀释倍数(浓度)的敏感性仍是不一致的,由表1可知,用800倍液浸种相比用清水浸种(CK),南粳46、常农粳12号、常香粳1813发芽势分别降低8.5个、7.7个、12.2个百分点;发芽率分别降低4.3个、5.5个、8.5个百分点,这说明常香粳1813在800倍液浓度下比其他2个品种更敏感。表2发芽势、发芽率转换值方差分析变异原因发芽势发芽率DFSSMSFPDFSSMSFP稀释倍数间41 465.31366.3351.36*0.0141 267.30316.8241.49*0.01品种间2209.22104.6114.67*0.012251.34125.6716.46*0.01稀释倍数品种893.7511.721.640.148107.1713.401.750.11误差45320.967.1345343.607.64总変异592 089.24591 969.41注:小写字母为显著水平a=0.05;大写字母为极显著水平a=0.01。表3不同稀释倍数平均发芽势、发芽率差异显著性及与清水对照的差异比较稀释倍数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数值(%)显著性比CK降低(%)数值(%)显著性比CK降低(%)清水CK88.7aA-91.2aA-1 000倍83.9bB4.888.8bAB2.4800倍79.2cC9.585.3cB5.9600倍74.9dC13.881.1dC10.1400倍69.2eD19.574.9eD16.33讨论与结论(1)试验结果表明,12%氟啶 戊 杀螟可分散粉剂浸种处理晚粳稻种子,对发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幼苗生长也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在4001 000倍液的设计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越大,且对幼苗生长延缓也越重,其中对接近生产上出苗率的发芽势影响大于发芽率。该浸种药剂供应商推荐使用浓度为1 0001 500倍液,按本试验结果1 000倍液浸种的3个品种的平均发芽势、发芽率,虽比清水浸种(CK)达显著以上降低,但仅分别降低4.8个、2.4个百分点,尚属于比较安全可以接受的范围。综合对幼苗生长延缓等因素认为,各晚粳品种生产上可用1 000倍液浸种。(2)据武向文等5的试验表明,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800倍液浸种,对苗期、分蘖期、穗期恶苗病的综合防效为93.62.7%;朱秀红等6的试验表明,900倍、1 200倍、1 500倍液浸种,对恶苗病的苗期防效分别为100.0%、92.9%、78.6%。一般而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稀释倍数越低即浓度越高,对恶苗病等病害的防效则越高。因而在水稻生产实践中,部分农户为了提高浸种对恶苗病等的综合防效,往往随意提高浸种浓度,致使水稻种子发芽势、出苗率等严重降低且幼苗生长缓慢,造成育秧出苗密度低、机插秧漏棵率增加,影响产量。因此在发现提高浓度后发芽势、发芽率受影响的情况下,必须提高相应的播种量,以确保出苗成秧密度。(3)试验数据方差分析表明,稀释倍数与品种间的互作效应较为明显,说明晚粳稻品种间对该浸种药剂不同浓度的敏感性是不一致的。因此,在为了提高对恶苗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效,要使用稀释倍数低于推荐浓度1 000倍液浸种的情况下,必须做好相关品种的药剂浸种预备试验,掌握浸种倍数对各品种发芽势等的影响程度,以保障播种育苗安全。参考文献1严冬晖.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晚粳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5(10):66-67.75-2023.2 试验研究2朱友理,何东兵,曹书培,等.不同浸种剂和浓度对5个水稻品种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安全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7):79-83.3端木李玲,荆敏红,陈卫民,等.不同水稻种子处理剂和浓度对3个水稻品种发芽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1(3):493-495.4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武向文,沈慧梅,沈雁君,等.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控制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1(4):66-68.6朱秀红,季远,徐飞.三种浸种剂对水稻浸种的安全性试验及对水稻恶苗病预防效果评价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52-153.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它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麦产量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7亿人。要想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全球小麦产量仍需翻番。随着耕地面积减少及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渐严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单产的提高。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据统计,现存仅不到10的世界可用耕地可免于干旱胁迫,农田干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6以上,占可用耕地总面积的42.9以上。我国小麦受旱面积较大,特别是黄淮麦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0%以上。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量大的矛盾己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筛选和培育抗旱品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供水不足的问题2-3。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小麦品种。澳大利亚、前苏联、以色列和墨西哥玉米小麦研究中心(CIMMYT)等都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并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干旱的气候环境,使得山西省在小麦抗旱育种方面具有领先水平,育成的抗旱高产品种晋麦33号、晋麦47号4、长6878成为全国黄淮麦区和北部麦区不同时期的国家级和省级旱地小麦育种的对照品种。这些小麦品种不但在山西省旱地小麦生产上得以推广应用,也是陕西渭北旱源和河南豫西旱地的主栽推广品种5-6。小麦的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性状7-9,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较难准确鉴定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10-11。本研究选取本育种团队已经审定的5个运旱系列小麦品种,在不同处理下进行抗旱性鉴定12-15,一方面为研究小麦的抗旱性打牢基础,另一方面为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依据17。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皆为本课题组(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遗传育种课题组)近年来培育的旱地5 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分析基金项目:运城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YCKJ-2121037);山西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ZGC002);运城市农业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2021YNZD02);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1L173);运城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毕红园(198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旱地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工作。E-mail:通讯作者:赵智勇(1981-),男,本科,副研究员,从事旱地小麦育种工作。E-mail:毕红园赵智勇曹梦琳司冠(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摘要:本研究设计干旱和正常灌溉2个处理,通过分析每个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CT)、类胡萝卜素含量(Cx.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产量(Y)等8个指标的变化,鉴定5个运旱系列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运旱23-35为综合抗旱性优良的品种。对8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可溶性蛋白(TSP)与产量(Y)密切相关,且对干旱胁迫最为敏感,可以作为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测定指标。关键词:小麦;抗旱性;鉴定;生理指标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