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481178
资源大小:28.1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 湛蓝(zhàn) 歼灭(qin) 摧 (cu)枯拉朽B翘首(qiáo) 潇洒(xio) 凌空(lín) 殚(dàn)精竭虑C悄然(qio) 凛冽(ln liè) 浩瀚(hàn) 卓有成效(zhuó)D默契(qì) 镌刻(jun) 娴 (xián)熟 震(zhèn)耳欲聋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狼藉 交卸 踌躇 情郁于中B琐屑 簌簌 秀颀 旁逸邪出C婆娑 倔强 主宰 潜姿暗长D臼齿 消逝 际遇 景然有致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B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能沉着冷静,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家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D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堕落)C相与(共同,一起)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C自康乐以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山川之美/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萤(节选)法布尔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着一盖灯。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雄萤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我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两条发光带;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很细很细的粒形物质光就是发源于这里。在这些物质的附近,分布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器官,它们都有短干,上面还生长着很多细枝,这些枝干散布在发光物体上面,有的还深入其中。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那么,这个聪明的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行动才达到它调节自身光亮的目的呢?经过观察我了解到,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每次当我想要捕捉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就在刚才,我明明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空气可以流通。然后,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萤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它的光亮依然如故。于是,我又换一种方法试探,取一个树枝,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但是,这种种方法都失败了,各种刺激居然都不奏效,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然后,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还有一些竟然熄掉了,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重,那么,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1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 )A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一样,都长在身体的最后三节。B董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C写萤“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是为了说明萤调皮可爱的特点。D外界的干扰完全不影响雌萤的发光。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B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产生于它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呼吸器官的小管提供的空气与体内自身的“可燃物”混合,产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C本文表达上,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对董的喜爱之情。D本文语言生动传神,亲切自然。比如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现力。3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以下不属于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的一项是( )A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在草丛观察董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B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第段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亮停止和消失。C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D善于联想和猜想,能够串联起观察到的各种动物间的关联性,有助于科学研究。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请说说诗中“真意”的内涵。(2)苏东坡评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说:“此诗景与意会,无识者以见为望。”请谈谈你的理解。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 略无:_(2)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_ 沿:_ 溯:_(4)虽乘奔御风 虽:_ 奔:_(5)素湍绿潭 素湍:_(6)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属引:_七、作文(共4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下次,你会做得更好文题二:“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