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永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 上阕(jué) 须晴日(必须)B莽莽(mng) 妖娆(ráo) 惟余(只)C折腰(zhé) 稍逊(xùn) 略输(稍微)D滔滔(to) 风骚(so) 俱往矣(都)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模式 摇曳 心无旁鹜 轻而易举B枉然 呢喃 断章取意 李代桃僵C脏物 箱箧 强聒不舍 理至易明D濡养 飘逸 言不及义 言行相顾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园林中,匾额、刻石,碑碣等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往往对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B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D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4月20日,“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B“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D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许浑咸阳城东楼(1)一上高城万里愁,_。(2)溪云初起日沉阁,_。(3)_,蝉鸣黄叶汉宫秋。(4)_,故国东来渭水流。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C上下一白 一碧万顷D及下船 及鲁肃过浔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B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檀园集卷八)注释匌匒(gé dá ):重叠的样子。菰(g)蒲:水生植物。信宿:连宿两夜。跨蹇(jin ):骑着蹇驴或驽马。(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折而北顾而乐之(2)上面文段与湖心亭看雪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试分析文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政府和政府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的作用是什么?第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3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东施效翠”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D“商鞅立木” 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首联中“二十三年弃置身”中的“弃”字意蕴颇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请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分析诗歌颈联蕴含的哲理。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七、作文(共40分)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