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
-
资源ID:76486104
资源大小:28.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赫拉(hè) 添头(tin)B庇护(pì) 雕像(dio)C喇叭(l) 粘住(zhn)D凯歌(ki) 爱慕(m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感到惊慌失错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B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晃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C“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D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吁声,然后继续向上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D那种冷清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开学大会上,两个七年级1班的同学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B我们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或个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C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D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3)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中“_,_”宣泄的是游子浪迹天涯时无尽的愁思。(5)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_,_。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6)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绥:安抚、说服;恣:令,让。周旋动静:时间相隔遥远。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去后乃至( )(2)太丘舍去( )(3)尝为邺令( )(4)周公不师孔子(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委以重任B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D孤法卿父?/一言而为天下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4甲、乙两文中面对客人,元方的表现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14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作者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请简要回答百草园之“乐”表现在哪三个方面?(1)_(2)_(3)雪地捕鸟2第(1)段中的加点词语“似乎”与“确凿”连用,有没有矛盾?为什么?3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字不能改为括号内用字的原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古诗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诗眼,起着画龙点睛,直抒胸臆的作用。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本曲前三句运用白描手法,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进行了排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D全曲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六、语言表达(共10分)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当那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示例: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一个疲惫的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七、作文(共40分)半命题作文岁月流光,我们在渐渐成长,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怀。那些陈旧的过往,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那些陪我们度过的所有,怎不令人怀念?请以“怀念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