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沁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卷.docx
-
资源ID:76486688
资源大小:28.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沁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穿凿(záo) 怄气(óu) 窥望(ku) 着急(zháo)B撮弄(cuó) 筵席(yán) 侥幸(jio) 愧赧(nn)C带挈(qiè) 相公(xiàng) 纶巾(lún) 存恤(xù)D聒噪(gu) 锭子(dìng) 拙病(zhu) 蔑片(miè)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压榨 儒夫 豢养 不言而喻B懒惰 摧残 悬虚 不足为据C繁殖 墨守 停滞 走头无路D探求 创意 鲁钝 孜孜不倦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西最牛的三个火车站分别是南宁东站、桂林北站、柳州站,个个如雷贯耳。B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得体无完肤了。C这道化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D刘备思贤若渴,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最终在乱世之中成就一番事业。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4月20日,“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B“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D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_。(艾青我爱这土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伛偻提携 伛偻:_(2)泉香而酒洌 洌:_(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嚣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4月14日,作者:马德,有删改)1仿照文章开篇的句子,续写两句。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 , 。2第段划线句子看似矛盾的说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3从第段、第段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4浏览全篇,结合内容分析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5紧扣文章主旨,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安静时是一个 的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 的自己。五、诗歌鉴赏(共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被贬谪二十多年,“凄凉地”和“弃置身”语带辛酸悲凉,蕴含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颈联中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既有诗人的身世之感,又包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比喻贴切,对仗工整,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C尾联看似平淡,实为点睛之笔。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长精神”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D全诗意象丰富,感情真挚,层层递进,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2古代诗词运用典故,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请找出这首诗的用典之处并作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周六晚上,陈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陈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陈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是陈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60字以内) 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会留给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你以 ,牵动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请将文题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