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灵宝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486782
资源大小:27.7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灵宝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 竹篾(miè) 菌子(jùn) 悲天悯人(mn)B累赘(léi) 喷香(pèn) 鸿儒(rú) 颠沛流离(pèi)C别扭(biè) 折损(shé) 案牍(dú) 鲜为人知(xin)D露宿(lù) 圣贤(shèng) 西蜀(sh) 诲人不倦(h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抱歉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B抹杀 目不窥园 燕然勒功C谣言 潜心贯注 鞠躬尽瘁D暑名 迥乎不同 妇儒皆知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当听说手术非常成功,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B身为一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C妈妈嘱咐我:“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的。”D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川航执飞的3U8633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C闪送是目前同城速递行业的佼佼者。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1)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3)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紧急、行军神速的句子是:_,_。(5)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阳阳割昏晓。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事情B即更刮目相待 另,另外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说辞C孤岂欲卿治经 王侯的自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朋友辈的敬称D但当涉猎 只是 见往事耳 罢了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使用了“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一唱一和,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文中“治经”指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三日”是三天的意思,形容时间长。“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惊讶。这句话是吕蒙对孙劝赞叹的巧妙回应。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请比较分析选文与这首诗在劝学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独树的追求杨勃森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折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便萌生了要结束那难挨的孤独和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和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很精心地有意识地编织着每一条新的根,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关,于是便在生命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环。人们便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为它盖起围墙,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十余年前,我也曾在内蒙古的一片戈壁滩上看到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茫茫戈壁无边无际,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头,残阳如血,泼洒下来,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滩上闪出一丝苍翠。我们跳下车,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伤口仍然呈焦煳状。他那粗糙的躯体一半横陈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那倒地的一半几乎与黄土地的砂石融为一体。原本的枝头已有一部分化作了根深深扎入土中,而另一部分依然昂扬向上擎着几多苍翠。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在褐黄和血红的烘托渲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悲壮和惨烈。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为保护人类及一些高贵的树种抵御着风沙。然而,它在人们的眼中是低贱的,或者人们为满足一点点的贪欲,或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目的当柴烧,它们被一批一批地砍伐。胡杨林变得稀疏了,在风沙中一排一排地倒下去最后只剩下这棵身经百战、历经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吧。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更有价值,更完美。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预料,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握在自己手中。(选自社区2010年第8期)1仔细阅读全文,把表格补充完整。对象生长地外形特点带给人的感受大榕树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给人以新奇的愉悦胡杨遭过雷击,伤口呈焦煳状,躯体粗糙残缺,根几乎全不裸露出地面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B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极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C尾联展现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想去就去山西村,甚至随时可去叩村民的门。D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2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 名:_(2)有龙则灵 灵:_(3)惟吾德馨 馨:_(4)谈笑有鸿儒 鸿:_(5)无案牍之劳形 形:_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书写正确、规范、美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