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项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提分题.docx
-
资源ID:76487497
资源大小:28.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项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虔(qián)诚 驰骋(chéng) 迂(y)回 骤(zhòu)然B驻(zhù)防 刹(chà)那 焦炙(zhì) 蜿(wn)蜒C诅(z)咒 挟(xié)持 霓(ní)裳 俯瞰(gn)D眩(xuán)晕 徘徊(huai) 夙(sù)愿 远眺(tiào)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灼热 焦灸 独踞苍穹B急湍 倾泻 瞬息万变C浮躁 打嗝 色彩变换D精致 敞篷 名幅其实3、将下列句子连接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日光下澈( )(2)斗折蛇行( )(3)以其境过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其岸势犬牙参互”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听听“霾”怎么说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人所公愤,恨霾入骨,人、霾矛盾激化,共同找老天评理。人,历数霾的万条罪状,罄竹难书,声泪俱下,老天动容。霾异常委屈,认为没有人就没有霾,霾与人亲密无间,并大量列举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农业排放、工地扬尘甚至叼着香烟等人类行为。霾说,60年前的“伦敦雾都”已经警告了人类,你们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因为你们许多人心灵中没有环保的意识。人们听说霾公然召开新闻发布会,纷纷围拢过来向台上的霾抛掷鞋子、臭鸡蛋,齐声高呼“滚下去”。霾平静地说,我可以滚,只要你们自觉环保,不抽烟,不乱砍滥伐,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反反复复建了拆、拆了建,挖了填、填了挖,我马上就滚。刚才异常激动的人们支支吾吾起来。人还是挺厉害的,人霾斗争异常激烈。人不断地开会,官员、专家不断地发言,在报纸、电台、网络、电视上,人们声势浩大,口诛笔伐。霾仔细听,仔细看,又乐了。霾说,人不要污蔑霾,我是你们请来的,你们一边为霾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一边又叫霾滚,出尔反尔,做人咋这样不厚道呢?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时,霾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9月份“大气十条”具体措施公布,这可是置霾于死地的措施啊,霾顿时被吓得霾容失色。可转念一想,它又眉头舒展。不碍事的,十条措施虽然有力,执行力又如何?霾悄悄蛰伏下来,观望事态发展。只见许多人还是吞云吐雾地抽烟,开没有环保标志的汽车,在尘土飞舞的工地上大干,为了节省资金不上治污项目,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用环保设施。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一周内近半国土被雾霾覆盖,104个城市重污染。霾心满意足地盘点此次排山倒海、攻城略地的辉煌战绩,冷漠地傲视着人们,喃喃自语:如果不是冷空气重兵压境,说什么也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地盘。霾讲到自己的历史时说,与我斗争,别指望速战速决。洛杉矶人从1943年第一次雾霾出现到1970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经历了整整27年;伦敦人在雾霾中反思并成熟,经过20年的努力,我待不下去,才脚底抹油溜了。有人问,多少年才能把霾赶走?霾说,关键要看你们怎样行动。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4日)1通读全文,文章借“霾”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霾的知识?请简要概括。2文中“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句应该怎样理解?3请品析文中“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一句的妙处。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首诗开头写秋风怒号,一个“_”字直接写出狂风破屋威力之大。通过群童抱茅写出了诗人的_心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穷困艰苦推己“_”,表示宁愿_,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2)人们常把本诗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提并论。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有何相同之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题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从小到大,许多传统习俗伴随我们成长。如端午节佩戴香包、中秋吃月饼、春节不能扫地倒垃圾,如祭祀时求平安符、焚香烧纸,如不能分“梨”送“钟”、搬家要挑吉日等等。你也许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也许发现它值得保存的内涵,也许察觉到它不合时宜的地方请就个人生活见闻,以“传统习俗”为话题,写下你的故事经验或想法。要求:(1)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全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