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兰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488334
资源大小:28.3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兰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掠过(nüè) 酷似(kù) 沸腾(fèi) 裁判(cái)B刹那(chà) 翘首(giào) 由衷(zhng) 气氛(fn)C赢得(yíng) 敦煌(dn) 悄然(qio) 敛声(lin)D慷慨(ki) 轻盈(yíng) 屏息(píng) 旋风(xuàn)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澎湃 浩瀚 惊心动魄 天翻地复B桅杆 凛冽 凌波海燕 白手起家C潇洒 遗嘱 殚精竭虑 激情浪漫D咆哮 旋风 眼花缭乱 从容不迫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无垠的宇宙。B鲁迅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互联网发展在中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引发全球瞩目,互联网“中国模式”正在海外市场被快速复制和传播。B董卿的朗读者除了书稿写得感人外,新书的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尝试使用AR技术,实现了文本与节目视频的无缝结合。C取消奖牌榜,无论是各省区市代表团还是运动员个人,才能放下心理包袱,回归体育本身,放手拼搏。D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热播,“法治”二字强烈引发社会各界共鸣,也点燃了亿万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热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2)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3)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山重水复疑无路,_ 。(陆游游山西村)(5)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到“ _,_”与习总书记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号召大家要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保有洁身自爱的君子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6)杜甫望岳中的_,_。与王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与朱元思书(节选)吴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注】偃蹇(ynji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嵚(qn):形容山石突出。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4翻译下列句子。(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2请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3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4选文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起笔,遥想“昔人”已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抒而不得的迷惘与怅惘之情。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2请具体赏析一下首联和颔联的写作特色。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文学知识。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_写的一篇_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_的语言,_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_,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_出一幅幅画面。七、作文(共40分)本文成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形描物,极为生动形象。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话,可以写一处风景,也可以表达心中的感悟。【课文片段在线】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木炭。【写法分析】句从形状与色泽上作喻,分别把鸡油菌比作“银元”和“鸡油”,突出了鸡油菌的特点;句是从颜色上作喻,抓住“杨梅”与燃烧的“木炭”“炽红”的特点,突出杨梅的红色欲滴。运用比喻时,先要明确想表现本体的什么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来作比。一般地说,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