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提分题.docx
-
资源ID:76488545
资源大小:28.6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给予(j) 阔绰(chuò) 过瘾(yn)B恐吓(hè) 愕然(è) 隔膜(mé)C嗤笑(ch) 栈桥(zhàn) 煞白(shà)D脚踝(huái) 髀骨(bì) 惘然(w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绸缎 游戈 强聒不舍 自吹自擂B灰烬 惊骇 以意孤行 矫揉造做C佝偻 旁骛 相得益彰 富丽堂惶D自持 遗憾 形销骨立 断章取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B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C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歇斯底里的读书声。4、下列画线语句有语病的一处是( )(A)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近日在重庆1949大剧院公演。(B)剧目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C)讲述了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共产党人不折不挠,(D)再现了解放大军和重庆人民为解放重庆展开殊死搏斗的宏大场景。AABBCCD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后人常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有时也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而词中的“_”则常被用来表示少年不知愁却强说愁的情况。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_ (2)云归而岩穴暝:_(3)佳木秀而繁阴:_ (4)树林阴翳: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段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醉翁之意,脉络连贯。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分别写朝暮之景,动态的事物也有了静态,丰富了表现力。C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而归,融入了更多的议论和抒情,托出全文的主旨。D本文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使文章富有散文的韵味。4“链接材料”与本文的主旨有何相似之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有删改)【注】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下列小题。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1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2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3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第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原因:_作用:_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各题。【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任选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甲】词【乙】诗都是托月寄情。请简析这两首诗词表达出的思想感情的异同。六、语言表达(共10分)某班级同学正在就水浒传开展讨论活动。如果你参与其中,在最后的环节中,请你用一组排比句对同学们的发言作概括性的总结。(50字以内)【甲】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通过众多草莽英雄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它是一部奇书,值得大家一读。【乙】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构思特别巧妙。情节跌宕起伏,有些情节前后关联,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如“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丙】水浒传的语言属于古代白话,质朴生动,富有表现力。有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已经不同了,有些词语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了。【丁】水浒传塑造了108位梁山英雄好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豪爽侠义。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人物时作者注意了人物的个性和共性。【我】_。七、作文(共4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不忘初心。文题二:请以“不该丢失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