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489754
资源大小:30.7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è) 匿笑(nì) 憔悴(qiáo) 自省( shng)B黄晕(yùn) 纠纷(ji) 枯涸(hè) 酝酿(yùn)C刹那(chà) 倏忽(sh) 霎时(shà) 俄而(é)D脸颊(jiá) 屏息(píng) 嘈杂(cáo) 祷告(do)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爵士 澄澈 枯藤 骇人听闻B头衔 女娲 剌叭 随声附和C贱起 气概 蜘蛛 莽莽榛榛D镀金 爱慕 雕像 眉开眼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B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C她今天穿得很漂亮,简直让人美不胜收。D他们重现了一项古老的、几乎已被遗忘的技艺:在众目睽睽下让物品不翼而飞。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_,洪波涌起。(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还有各种花的香,_。(春)(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谢遏:谢玄,谢太傅的侄儿。著(zhuó):穿戴。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与前文的“紫罗香囊”均为女子常用物件。谲(jué):欺诈。1解释加点的词语。(1)公欣然曰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2选出对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根据语境,用组词的方式解释文言字词是理解文言文的一种常用方法。甲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差”字,可以组词为“差不多”。B文言文中“之”作代词是一种常见现象,要根据上文语境去推断其具体指代的内容。乙文中“太傅患之”的“之”指代的是谢遏“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C“即”字的甲骨文字形为“”,本义是“人面对食器靠近去吃东西”,后来引申出“靠近”“立即”等意。两文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和“得即烧之”中的“即”都是“靠近”之意。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2)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4谢太傅十分重视对家族儿女的教育。请结合内容,说说两篇文章中谢太傅是如何教育家族儿女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枯萎的蒲公英叶 子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1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包含着诗人的苦涩、无奈之情。B“何当”“却话”极具口语化,分别解释为“何尝”“反而说”。C“僵卧”写作者闲居的老病状态,“孤村”也暗示诗人的孤独。D“不自哀”是因为诗人还一直想着为国家戍守边关的强烈信念。2【甲】【乙】两诗最后两句都运用什么手法,分别描绘什么情景?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提取下列句子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和谐社会”下定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_。七、作文(共40分)阅读材料,完成作文。2020-2021年北京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中,八岁的小姑娘马子惠在起跑时不慎摔倒,但她迅速爬起来,追了出去。在落后将近四分之一圈的情况下不断追赶,最后超越对手获得金牌。这份力量的来源,和坐在旁边为她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的人有关,更与她自己有关。海伦·凯勒说过“一个人感觉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他去飞翔的时候,他是绝不应该去爬行的。”请以“推动我飞翔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事作文,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