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491885
资源大小:28.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隐曜(yào) 滁人(chú) 淫雨 (yín) 觥筹交错(gng)B酒冽(liè) 谪守(zhé) 墙倾(qiáng) 树林阴翳(yì)C沉壁(bì) 霏霏(fi) 雾凇 (sng) 浩浩汤汤(tàng)D伛偻(y) 更定(gng) 毳衣(cuì) 朝晖夕阴(hu)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底蕴 政通人合 朝晖西阴 水落石出B蔚然 心旷神怡 锦粼游泳 静影沉壁C野簌 觥筹交错 泉香酒洌 琼楼玉宇D雅兴 薄暮冥冥 风霜高洁 气象万千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ABCD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B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C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D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1)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3)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先天下之忧而忧,_。(范仲淹岳阳楼记)(5)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6)_,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两句诗,表达诗人历尽艰辛依然乐观豪迈,对未来充满信心。(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经常被人们引用感叹人生无奈,世事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 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余拏一小舟(2)上下一白(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即棹小舟入湖(5)取道石径塘而归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才一举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二者不可得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湖山好友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请简要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2第段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顺序可否任意调整?请简述理由。3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B祖冲之潜心研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C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D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切事物都尽量怀疑。笛卡儿五、诗歌鉴赏(共5分)回家 田禾今夜,月光就像一块冰凉的生铁拦在我前头 拦住我回家的路。星星就像故乡田野一粒一粒的银豌豆 天堂里风很大,吹落了几粒。突然从我头顶上飞过一只小鸟 像标点像逗号 像飘在风中的一块撕碎的纸片。深夜,我与儿子站在一座 城市的高楼上 遥望远方的故乡儿子说“回家”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写了那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3说说你对画线诗句的理解。4现在中国有 2 亿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打拼着。“回家”是他们永恒的期盼。请你编写一则手机短信,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六、语言表达(共10分)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对联。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出下联:民族英雄_七、作文(共40分)我们在第四单元读了三篇小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从中选一篇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篇小说,以“读_有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读后感。要求:读后的感受要真实,感受要积极向上;文章要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