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石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卷.docx
-
资源ID:76494040
资源大小:27.4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石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qí) 委曲(q) 鱼塘(táng) 熬(áo)过B拆散(chi) 散步(sàn) 温馨(xn) 嫩(nèng)C粼粼(lín) 蹲下来(dn) 毕竟(jìn) 水波(b)D稳当(wn) 责任(zé) 习惯(guàn) 铺着(p)2、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稀蔬B拙拙逼人 淅淅沥沥 肥硕 烂漫C面面相觑 翻来复去 习惯 碣石D磨磨蹭蹭 各得其所 萧瑟 枯藤3、下列词语或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朱自清春)B朗润:晴朗潮湿。(朱自清春)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刘湛秋雨的四季)D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史铁生秋天的怀念)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与论语十二章文中“_”意思相近。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4)人不堪其忧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题目为“陋室铭”,文中最后又说“何陋之有”,这样说法矛盾吗?4在陋室铭中,文章一开头却没有写“陋室”,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再引出陋室,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居“陋巷”,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们泰然处之,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会走路的花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雨停了,云还在。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乌鸦飞走了,云还在。云一直都在。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1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_云与鸦黑白相映_云是“会走路的花”。2体会第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4文中第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材料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材料二 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C第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的美。D文章第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颔联中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这一联表现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小练笔请你就与“雨”有关的景物写一段话,200字左右。要求:要突出雨的特征;写景要有层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