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钟祥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卷.docx
-
资源ID:76495656
资源大小:28.8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钟祥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佝偻(gu) 莽莽(máng) 广袤(mào) 强聒不舍(gu)B妖娆(ráo) 亵渎(xiè) 轻觑(qù) 自吹自擂(li)C涵养(hán) 教诲(huì) 恍若(hung) 矫揉造作(jio)D尴尬(gn) 制裁(cái) 劫掠(jié) 附庸风雅(yng)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B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可谓美妙绝伦。C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为“敬业”。D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理解全面,切不可断章取义。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B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C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D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名句默写。(1)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鸟下绿芜秦苑夕,_。(许浑成阳城东楼)(3)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4)苏轼在水调歌头里说的“_,_”两句,阐释了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一哲理。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古诗文阅读,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寄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摘自后汉书·班超传)【注释】徐令彪:人名。固:即班固。傅介子、张骞:人名,即立功异域者。1【甲】诗选自_(书名),【乙】文作者是_朝文学家。2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1)徐令彪之少子也( ) (2)大丈夫无它志略( )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微斯人,吾谁与归?(2)下列对【丙】文中画线句“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这些人)怎么能与笔墨纸砚之间长时间地隔开呢?B.(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在笔墨纸砚之间长时间地忙碌呢?C.(大丈夫)怎么能与笔墨纸砚之间长时间地隔开呢?D.(大丈夫)怎么能在笔墨纸砚之间长时间地忙碌呢?4【甲】诗首联内容,可以概括为_;【乙】文首段内容,可以概括为_;【丙】文段末班超说的这句话,表明了他内心_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作者恰当用典,且借景抒情论理,对友人致谢的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乐观。B【乙】文作者善用叹词,借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抱负。C【丙】文作者擅长抒情,借反问句式写出了班超丰富的喜怒哀乐和远大的人生追求。D上述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作者自己或者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志向或者精神追求。6根据文本内容,按照提示,完成下表。写作缘由写作目的【甲】白居易赠诗表示对作者遭贬的同情(1)_【乙】(2)_范仲淹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丙】(3)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来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2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结合诗句,说说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所表达的作者情志。六、语言表达(共10分)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4)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