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docx
-
资源ID:76495669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暴晒(bào) 掘地(jué) 隧道(suì)B刹那(chà) 罅隙(xià) 徘徊(huí)C寻觅(nì) 臃肿(yng) 恶劣(liè)D纤维(qin) 喧嚣(xio) 车辙(zhé)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外教团队对训练的要求很高,即使是训练前的热身和训练完的拉伸、放松,都是一丝不苟,严格要求。B影片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镜头充分揭露了敌人的法西斯暴行。C“以前只是在电视和网络上收看WNBA比赛,如今成为这个联盟的成员,有梦想成真的感觉。”邵婷兴奋地道出了心声。D得知偶像柯洁败给“阿尔法狗”的消息,围棋迷舒波连续两天废寝忘食,上课时总是走神,就连老师点名他都没听到。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到现代,人类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让你终生受益,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中间四句默写下来(字体要规范、工整、美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削:陡峭; 陨:坠落; 摧:崩裂。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马说)C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或王命急宜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洞东向(2)无逾此者(3)良多趣味(4)至于夏水襄陵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4用“/”给句子断句。欲 上 既 无 援 欲 下 亦 无 地 生 平 所 历 危 境 无 逾 此 者5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回忆我的母亲选段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 (强壮、强健、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勉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贵重、宝贵、珍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 ( 平凡、普通、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依据课文,在括号里选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处。2结合选文,概述母亲对我产生的影响。3结合加点字,赏析选文第一段划线句。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4“母亲是一个 ( 平凡、普通、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5“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里“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两首诗歌都是边塞诗。雁门太守行前两句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_。表现了战争的_气氛;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单车”“征蓬”“归雁”等传达了内心的_,“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写出了边塞风景_的特点。2两首诗都借用了典故,请找出相应诗句并结合全诗分析它们的作用。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写在括号中。(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2)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3)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4)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5)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6)在那里,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 )(7)赵州桥上的石栏石雕刻得古朴美观。( )(8)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 )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小练笔课文对母亲的形象塑造比较成功,缘自作者对母亲的深刻了解和细致体察。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个人物,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