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docx
-
资源ID:76495800
资源大小:44.6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阴晦(huì) 寒噤(jìn) 嗤笑(ch) 鄙夷(yí)B黛色(dài) 隔膜(mó) 恐吓(xià) 恣睢(su)C阔绰(chuò) 褴褛(l) 拮据(j) 别墅(shù)D煞白(shà) 嬉闹(x) 稠密(chóu) 撩逗(liá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慕之情,并决心以张芝“临池”的故事来激励自己。B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C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D在巡检检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毛病。B他对人从来都是彬彬有礼。C他喜欢在众人面前自吹自擂,还边唱边跳,总会赢得大家的阵阵欢呼。D他擅长写像新月一样柔美的诗,她擅长勾勒雨丝一样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古诗配画,那真是相得益彰啊!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D中华文明之美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后人常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有时也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而词中的“_”则常被用来表示少年不知愁却强说愁的情况。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甲诗作者为_代诗人_;乙文作者为_文学家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4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_,对此,我们要_、_地面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小题。“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围绕哪两个方面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2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选文第段中加点词“一切”是否去掉,对此,你怎么看?4说说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请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答:_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答:_七、作文(共40分)请以“这句话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 (1)文章以记述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2)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