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496364
资源大小:26.9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幽邃(suì)B为坻(chí) 为嵁(kn) 为屿(y)C参差(cn c) 佁然(y) 卷石底(quán)D俶尔(sh) 翕忽(x) 悄怆(qi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帖切扶植真心诚意B干预 前沿 出类拔粹C脱离 谅解 不修边幅D抉择 枯噪 名人逸事3、将下列句子连接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ABC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B(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却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C三班能够流畅背诵安塞腰鼓的同学超过30多人,比起四班来可是强多了。D通过观看腰鼓表演,使我领略到了陕西汉子的豪迈激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吏呼一何怒!_!(2)存者且偷生,_!(3)天明登前途,_。(4)石壕吏中最能写出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的结果的诗句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节选北冥有鱼)【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日,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节选自庄子秋水)(注)时:按时令;河:黄河;涘:河岸;渚:水洲岸边;河伯:黄河之神;旋:转,改变;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名;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A. 北冥:_ B. 怒而飞:_C. 抟扶摇而上:_ D. 去以六月息者也:_2用翻译下列句子。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甲】文庄子在塑造鲲鹏形象的时候提到了野马和尘埃,它们和鲲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甲】【乙】文段都以雄奇的想象塑造形象。【甲】文中大鹏的形象具有_特点,【乙】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的态度是“_”见到大海后,河伯的态度变为“_”,这一形象带给你的启示是: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作者举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这种错误做法的例子想证明什么?3文章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选文最后一段“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一句中“实验的精神”具体指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古诗词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2请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B、作副词,表示诘问语气。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其”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对应的字母填人句子后面的括号中。(1)其真无马邪( )(2)其真不知马也(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策之不以其道(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七、作文(共40分)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1)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2)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