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灵宝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卷.docx
-
资源ID:76496761
资源大小:28.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灵宝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Abó héng sì xinBbó hèng shì xinCbi héng shì xinDbi hèng sì xi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鼎胜 窝囊 冤枉 达官显贵B喧哗 衣襟 伺候 商贾名流C标致 隶属 能耐 珠联壁合D规矩 憋闷 麻利 百年好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但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B聪明的山寨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大山呈现一种独特的美。C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脱贫是我国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B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辉煌取得了十一连胜的战绩。C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D只要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请将秋瑾满江红的下阕补写完整。身不得,_,心却比,_。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商君_)注释:甘龙:秦国的世族名臣。易民:改变民风民俗。五伯:即五霸。1文言词语积累(1)加点字解释:为天下唱_令行于民期年_秦民大说_(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法”用法与其它各项不同的是( )A.失期,法皆斩 B.五伯不同法而霸 C.卒定变法之令 D.法之不行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圣 人 苟 可 以 强 国 不 法 其 故 苟 可 以 利 民 不 循 其 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4结合上述两文,完成填表,感受史家笔法。史记笔法具体分析以写人为中心史记是_体史书。史记人物传记分三类陈胜“首事反秦”有功,故归入“世家”;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改革家商鞅,归入哪一类呢?请补充【乙】文出处史记商君_。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形象上述【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是如何在冲突中表现陈涉和商鞅形象的?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选文内容分析。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灯侯发山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邢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节)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小伟回乡看望父亲_小伟感到很踏实2小说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4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五、诗歌鉴赏(共5分)赏析宋词定风波,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都很狼狈,只有词人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两句不但写出了词人坦然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暗示了词人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2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六、语言表达(共10分)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善于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描写达到讽刺的效果。结合与范进这个人物相关的部分情节,对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进行简述。七、作文(共40分)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写,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