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498377
资源大小:27.2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án)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n)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D鲦鱼出游从容(tiá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帖切扶植真心诚意B干预 前沿 出类拔粹C脱离 谅解 不修边幅D抉择 枯噪 名人逸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此次南太平洋台风登陆,福建省首当其冲。B进入七月份,温度持续升高,天气真是炙手可热啊。C老李参加聚会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他的老朋友们觉得相见恨晚。D王老汉又给自己的养牛场购进了300头牛,种类齐全,真可谓汗牛充栋。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是高效办好一件事的关键。B空天猎这部电影对我们很感兴趣,同学们都喜欢观看。C电视台采访了许多王老师的优秀事迹。D夏天的北戴河,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文名句积累。(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2)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黄鹤一去不复返,_。(崔颢黄鹤楼)(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要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惊。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情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附。洵(xún):确实。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便要还家无论魏晋具答之乃不知有汉2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规律B气候变化C物候现象D四季景色变化2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作诠释 列数字B下定义 举例子C作比较 举例子D列数字 作比较3对这三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D选文前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最后第三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虫鱼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时与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5对选段中语言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着想的心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示例,仿写句子。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七、作文(共40分)根据要求作文。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建议】: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可以结合傅雷家书,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