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docx
-
资源ID:76498899
资源大小:26.7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hè) 潺潺(chán) 波澜(lán) 伛偻(q)B谪守(zhé) 汀兰(dng) 酿泉(niàng) 毳衣(cuì)C霏霏(fi) 颓然(tuí) 偕忘(xié) 阴翳(yì)D楫摧(jí) 淫雨(yín) 雾凇(sng) 更定(gèng)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慢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B我这题目,是把礼记和老子里头的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C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D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使人自残形秽。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突然茅塞顿开。B人才难得,并非所有的领导人物,都像刘备这样思贤若渴,从善如流。C他满面羞惭,喏喏连声,告别而去。D因为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盘子,她被老板骂了个狗血喷头。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豆瓣斩获高分,是因为该节目真正做到了“在价值引领中创新传播,在创新传播中彰显文化自信”的缘故。B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很少关心他人的病态心理。C“感动中国”2018年度十大人物揭晓,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D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上涨的重要结果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溪云初起日沉阁,_ 。(许浑咸阳城东楼)(2)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3)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4)梅绕村庄,_。 (秦观行香子)(5)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吴玠:南宋抗金名将。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1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或曰天下何时太平B何以为家 不以物喜C后天下之乐而乐 岂大将安乐时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饰名姝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甲】【乙】两文在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怀疑与学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有何作用?2从选文看,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对做学问有何重要意义?3文章第段划线句中“怀疑”“思索”“辨别”三个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你能为课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吗?五、诗歌鉴赏(共5分)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理解诗歌尾联表达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 ,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_,_, _。七、作文(共40分)根据要求作文。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说真话抒真情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