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docx
-
资源ID:76500817
资源大小:28.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g)摧枯拉朽(cu)B芜湖(wú)签订(qin)协定(xié)锐不可当(dng)C泄气(xiè) 督战(d)前锋(fng)风平浪静(jìng)D业已(yè)要塞(sài) 歼灭(qin)英勇善战 (sh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你再执迷不悟下去就会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人。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她吃得心满意足,看得母亲眉开眼笑,笑容从心里流淌到脸上。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理解性默写填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词中构成新旧对比,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2)词中由景生情,由自然变迁更替的规律,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郦道元西陵峡)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自给自足B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素食C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绝妙D良多趣味 用心良苦 良久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甲文先写三峡周围的山势,次写夏水,再写春冬秋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前人记载或传说中身临三峡险境觉得可怕,作者却写出不同的感觉,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描摹父亲李红霞忽然发觉已许久未见到父亲了。脑海中如投影般闪回着父亲的形象,竟然很是模糊;似乎从未刻意端详过他。于是,在遥远的异乡,凭着记忆和想象,开始用文字为我假想的模特父亲,构图、“描摹”。古老而简朴的院落。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作背景,火红的月季花、繁密的葡萄架作陪衬,一只趴在墙角假寐的小狗作点缀。父亲定格在画面中央:端坐凳子上,拉起二胡,调剂着农忙的空闲;温馨而亲切,感慨而伤怀。微风吹起了父亲的头发,花白稀疏、风中打卷,隐隐露出头皮,如被生活的大手无情薅过一般,心疼却又无奈。发黄的老照片中,父亲的头发油黑而浓密,梳着标准的中分,俨然经过精心的打理,帅气英俊。记得我们兄妹,曾在父亲鼾声如雷的熟睡中,调皮地揪起父亲的头发,密密麻麻地扎了满头小辫,招得父亲一通幸福的嗔怪。真想再次操起木梳为父亲整理头发,可又怎忍看到华发垂落。皱纹爬上额头、刻在眼角、陷入脸颊、堆在脖颈,岁月的刻刀,刀刀重落,毫无怜惜,父亲只能默默忍受,任其在身上慢慢刻蚀。皱纹里,读到了艰辛:父亲幼年丧母、童年丧父,无兄弟姐妹,灰色的生活让父亲性情坚忍,却又暗隐脆弱。皱纹里,看到了甜蜜:与母亲和和睦睦,拉扯我们兄妹三人成家立业、成为依靠;看着孙辈绕膝,笑不拢嘴。皱纹,如道道磁条,刻录着父亲的岁月留影。曾经身影挺拔的父亲,如今已然微驼,前倾。握起二胡,已无当年跟着戏班奔走乡里、陶醉操琴的精气神儿。听母亲说,台上的父亲正襟端坐,上身挺直,摇头晃脑,颇显气派。可我明白,为了养育我们,父亲曾下过煤窑,在阴暗狭窄的巷道里蜗行;干过工地,扛起沉重的钢筋水泥挪行;常年打柴,背着如山的木柴在深山里穿行。生活的重压,让本就单薄的父亲,渐渐弯下了腰,成了一张弓;但也撑起了家,托起一片天。那双操着琴杆、按着琴弦的手,枯瘦无力、青筋暴突,淡淡的老年斑,看一眼便让我眼窝湿热。这还是那双曾在我成绩下降、调皮犯错时,高高扬起,重重落下,敲打我成长的厚重有力的大手吗?这还是那双曾做过木工玩具、打过床铺橱柜,挥起锄头便下地、拿起铲子便下厨的灵活能干的巧手吗?那次扶父亲过马路,他用瘦瘦的手指紧紧扣着我的手,无力且无助,似要将他交给我。那双手,握过了岁月,经历了流年,留给我们的是财富一笔。还是那件藏蓝色上衣、灰黑色裤子、淡黄色的胶鞋,这俨然成了父亲的标准装扮,多年未变。只不过衣服已发白打褶,鞋上沾了泥。曾给父亲添过衣服,可他一直以勤俭持家、不讲穿戴的训话回我,穿着几件旧衣,甚至是我们剩下的校服度日。见过父亲在灯下拿起针线补袜子,见过晾晒的秋衣布满洞,见过给他买的衣服整齐叠在柜里。想给父亲买身衣服,一时竟忘了尺寸,不禁心感不孝和自责。干裂的嘴唇,没了当年的红润;浑浊的双眼,没了当年的英气;羸弱的身板,没了当年的健硕。点点回忆,忆不尽父亲72个春秋的苦辣酸甜;细细描摹,描不出父亲藏于内心的愁痛喜乐。“描摹”父亲,父亲的形象逐渐清晰,但却感觉一如天下所有的父亲。想来,真该回家看父亲了!1说说文章第段有何作用。2文章第段交代父亲的艰辛,为何又说“皱纹里,看到了甜蜜”?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记得我们兄妹,曾在父亲鼾声如雷的熟睡中,调皮地揪起父亲的头发,密密麻麻地扎了满头小辫,招得父亲一通幸福的嗔怪。4文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本文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车水马龙的繁华盛世景象。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诗人自问自答,“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结尾句富有哲理,诗人从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人生的意义,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D诗的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诗人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无限乐趣,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的性情和高洁人格。2苏轼评述这首诗:“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请谈谈你的想法。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野望的中间两联。七、作文(共40分)写作。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请以“那一天, 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