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
-
资源ID:76500859
资源大小:28.3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bì) 修润鞭炮 鞠躬尽瘁(cuì)B打拱(gng) 朦笼 删去 自作自受(zuò)C监督(d) 繁碎 丁卯 颠沛流离(din)D恢复(hu) 慎重 遗瞩 诲人不倦(hu)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严峻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B遇昧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C渴慕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D饱蘸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李最近不但失业,又生了重病,可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啊。B华为员工在世界各国间飞来飞去做生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C赵老师在学校诲人不倦,受到了所有师生的好评。D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4、(荆州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B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填空1)俄顷风定云墨色,_。(2)_,玉盘珍羞直万钱。(3) 马作的卢飞快,_。(4)_,鬓微霜,又何妨!(5)此中有真意, _。(6)_,君子好逑。(7)_,坐断东南战未休。(8)双兔傍地走,_?(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似与游者相乐。(10)在古代忠君与爱国紧密相连,所以古代很多爱国诗人或词人留下了一些忠君思想的千古名句,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会改变人,但莲“_,_”这一品质却表明人们完全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乏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B及鲁肃过寻阳(拜访)C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占)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结友而别 学而不思则罔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D传一乡秀才观之 水陆草木之花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则借事寓理。B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竞无所成。两文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C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赞扬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乙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也从侧面表现仲永的才华出众。D甲文孙权以己为例规劝吕蒙,使不愿学的吕蒙“乃始就学”;乙文仲永之父“不使学”,使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由此可知:后天学习(教育)是成才的关键。4翻译上面阅读文本中的画线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集中营的课堂程刚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地点情节主要事件学校开端看见沙宁老师被捕。集中营门口发展(1)集中营门口高潮(2)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4“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试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和“落”两个动词的妙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概括第五段与第六段的故事情节。七、作文(共40分)作文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是人生必修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