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
-
资源ID:76500920
资源大小:27.8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怨怅(chàng) 逞能(chng) 勾当(dàng) 不省人事(xng)B聒噪(gu) 作揖(y) 星宿(xiù) 箪食壶浆(dn)C桑梓(xn) 侥幸(jio) 拜谒(yè) 顿开茅塞(si)D筵席(yán) 岔气(chà) 发怔(zhng) 思贤若渴(k)2、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ìng) 鲜妍(yán) 星子B冠冕(gun) 留滞(zì) 鹅黄C柔嫩(nèn) 栖息(q) 疆硬D呢喃(ní) 颤抖(chàn) 妖娆3、下列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很多同学在教室里孜孜不倦地学习。B很多错误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C这次考试很多题目老师没有讲过,这真是不言而喻,所以我们不会做。D写作文时,我们要认真推敲每一个字词,力求文章写的优美生动。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 戍鼓断人行,_。(杜甫月夜忆舍弟)(2) 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 一封朝奏九重天,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 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注: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伛偻提携( ) (2)颓然乎其间者( )(3)征求不已( ) (4)惟欲清净(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景: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B谓: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C绝:往来而不绝者 绝𪩘多生怪柏D游:似与游者相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别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欧阳修为官之道的特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根,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A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B。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B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B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A叫:“兄弟,俺自从和你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寻说话,“以此,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A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B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们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A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拾了水火棍,扶着A,又替他拿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行得三四里路程,见一座小酒店在村口。四人入来坐下,唤酒保买五七斤肉,打两角酒来吃,回些面来打饼。酒保一面把酒来筛。两个公人道:“不敢拜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B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C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口。A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B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1选文节选自长篇小说_,作者_,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书名译为_。2选文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A_B_;给这段故事拟定一个标题_3从选文看,B为什么会及时出现救下A?4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行路难,回答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前四句描写朋友设盛宴为李白饯行的场面,与生性好酒的李白离席拔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的状态形成反差。在强烈的画面冲突之下展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B李白诗歌想象神奇,以形象化的语言“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蕴含无限悲慨。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期望像姜太公、伊尹一样实现自己隐居的梦想。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短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2本诗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还有一支春天的歌汪国真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我们有过许多许多还有一支春天的歌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