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东港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501166
资源大小:28.4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东港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公孙衍(yn)、张仪岂(q)不诚大丈夫哉?B一怒而诸(zh)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C往之女(n)家,必敬必戒(jiè),无违夫子!D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下面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骤雨 触目 筋疲力尽 东挪西借B领域 炽热 小心意意 不缀劳作C躁热 猝至 和颜悦色 任劳任怨D祖藉 劳碌 嘎嘎地响 广茂无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广大官兵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B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C在2020年春晚中,当看到黄晓明等人演出的小品机场姐妹花时,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D春天已经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希望也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2)文中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是:_。(3)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4)文中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材料一】游洞庭将归再赋【明】文征明城中遥指一螺苍,到此依然自一乡。晓鼓隔溪渔作市,秋风吹枳橘连墙。名山更倚湖增胜,清赏刚临月有光。正尔会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间房。(文征明甫田集卷一)【注释】文征明:明代书画家,文学家,短暂入仕,后辞官。渔市报讯的鼓声。【材料二】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集校注)【材料三】芙蓉渡【明】祁彪自草阁达瓶隐,有曲廊。俯槛临流,见奇石兀起,石畔筼筜寒玉,瑟瑟秋声。小沼澄碧照人如翠鸟穿弄枝叶上。吾园长于旷,短于幽,得此地一啸一咏,便可终日。廊及半,东面有小径,自此而台、而桥、而屿,红英浮漾,绿水斜通,都不是主人会心处。唯是冷香数朵,想象秋江寂寞时,与远峰寒潭共作知己,遂以芙蓉字吾渡。(节选自祁彪佳集,有删改)【注释】芙蓉:木芙蓉,秋日开花,耐寒不落。祁彪佳,为人刚正不阿,性情孤傲,因朝廷腐败,晚年归隐,仍一身正气,凛然自若。草阁,瓶隐:地名。筼筜(yún dng)寒玉:均指竹。筼筜,指大竹;寒玉,指玉质清凉之物,有时代指竹。红英:红花。(1)下列对游洞庭将归再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七言律诗,全诗通押一个韵,颔联上下句是对偶句。B诗歌颔联描绘了深秋时节渔家晚归、寂静冷清的湖边图景。C诗人夜观洞庭,视角多样,动静相宜,月下山水更具美感。D“清赏”“僧住”体现了作者退居林壑、流连泉石的闲情。(2)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风吹枳橘连墙”的画面。(3)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1处)小 沼 澄 碧 照 人 如 翠 鸟 穿 弄 枝 叶 上(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冷冷作响唯是冷香数朵猿则百叫无绝遂以芙蓉字吾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红英浮漾,绿水斜通。(6)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三位作者的“会心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比较阅读三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背影(节选)朱自清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丙】苏州园林(节选)叶圣陶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甲为诗歌,重在借景抒情;乙为散文,意在叙事写人抒情;丙为说明文,重在状物,言语中也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诗文作者的感情。2乙选文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有人认为应该把“许多大事”详细地叙写出来,便于突出父亲的美好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见解。3甲诗陶渊明“采菊”“见山”,由衷感慨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选文朱自清“父亲买橘”的“真意”与丙选文“假山和池沼”的“真意”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提炼。4甲诗主要以简笔勾勒的手法,营造了一幅悠然宁静、超然无我的意境;乙选文划线句子则以工笔细描的手法,刻画了父亲买橘子这一经典形象,请赏析其手法之妙。5乙选文以时间为顺序,描叙了父亲的“背影”,行文流畅,结构明晰;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谈谈丙选段的结构特点。五、诗歌鉴赏(共5分)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写到了_的景象,抒发了_的情感。2有人认为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请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这一说法。六、语言表达(共10分)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相关链接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 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你所在的学校、班级,或者居住的社区、村镇,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请你展开调查、采访,收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