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奉化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卷.docx
-
资源ID:76504944
资源大小:49.6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奉化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争讼(sòng) 领域(yù) 斡旋(wò) 静穆(mù)B思慕(mù) 怅惘(wng)锵然(qing) 幽悄(qio)C燎原(liáo) 熙熙然(x)褪(tuì)色 人情世(shì)故D暖融融(ròng) 马前卒(zú)吩咐(fn) 点缀(zhuì)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帐蓬 器材 鲜有人迹B考查 锯痛 精雕细刻C蜷卧 辩别 熠熠烁烁D山崖 懈怠 奇形怪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B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C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D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气势恢宏的诗句形象地概括出了桥的功能与作用。B在几千里之外,我已经听到乡亲们正唱着秦腔,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地回响。C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10日上午经过2小时23分钟、1300千米左右的飞行,到达西安阎良试飞基地。D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关于大雁,名人这么说过:(1)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一李白 宣州谢姚楼饯别校书叔云(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雁的名言警句?在下面写出几条。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释】合营溪:汇入营溪。攲:倾斜。嵌:张开。置州:设置州郡。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日光下澈 澈:_ (2)犬牙差互 犬牙:_(3)两岸悉皆怪石 悉:_ (4)此溪若在山野 若: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清 流 触 石 洄 悬 激 注 佳 木 异 竹 垂 阴 相 映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二字,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乙】文运用正面描写,“_”几字表现出溪水的短小。(用原文回答)(2)【甲】文中柳宗元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_之情;而【乙】文中元结由小溪的“无人赏爱”,喻指自己的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指开花日期,“前者”指抽青日期。C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3“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5本文的说明层次十分严密,请你加以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注释】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池台:池苑楼台。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徂(cú)徕(l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两诗都是五律,为八句四联,其第二联称颈联,第三联称颔联,要求对仗。B“秋波落泗水”一句,以秋波明净、泗水长流,象征友谊纯洁深长,堪称巧妙。C“蓬”是一种枯后断根的草,风吹则飞转无定,因此古诗中常将其比喻漂泊的游子。D“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仙亦称“酒中仙”,乙诗始以“醉别”,终于“尽杯”,可为佐证。2这两首诗同为李白所作,又同是送别诗,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呢?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择恰当词语填空。(1)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A观察 B观测 C观看(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A耕种 B播种 C耕地(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A区别 B区分 C区划(4)如果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A延迟 B推迟 C推长七、作文(共40分)回延安是一首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赞歌。诗人通过对自己回访延安时的激动心绪的描述,热烈地倾诉了对于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请你也写一首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赞颂某一事物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