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项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踌躇(zhù) 祈祷(qí) 土偶(u) 雷霆(tín)B虐待(nuè) 阴惨(chn) 波澜(lán) 罪孽(niè)C徘徊(pái) 婵娟(chán) 睥睨(nì) 鞭挞(tà)D咆哮(xiào) 污秽(huì) 播弄(b) 稽首(j)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憋闷熏淘异想天开两肋插刀B迟疑锱株战战兢兢涓涓细流C荒唐洋溢望眼欲穿不知好歹D惦记温情如坐针毡无精打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美丽的景色实在引人入胜,游人们不由得陶醉其中。C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无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也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C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文言诗文默写。(1)_,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2)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要避开喧嚣,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避旷远之境,就像陶渊明所说的:“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节选自百战齐路·气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望其旗靡(2)气夺则走2下面句子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已经)B再而衰(重复)C夫将之所以战者(将领)D太远则力易竭(穷尽)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彼衰我盛,败之必矣。4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须 度 敌 人 之 至 六 七 十 步 之 内 乃 可 以 鼓 令 士 卒 进 战5甲乙两文在谈到进击敌人时都提到了“气”的问题。(请用原文回答)甲文认为_是“彼竭我盈”之时,宜于进攻。乙文认为_,才是进击敌人的最好时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淡泊之心自高远覃光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慧能的这首偈(jì)子,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平、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经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有什么作用?3结合全文,简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效果。4第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能否换成“全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5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招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2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调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B这首调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D这道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六、语言表达(共10分)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七、作文(共40分)作文。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一一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事后,这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