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506679
资源大小:27.8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拉拽(zhuài) 羸弱(yíng) 怏怏不乐(yng)B告罄(qìng) 炽热(zhì) 养精蓄锐(xù)C迟钝(dùn) 鲁莽(mng) 心有灵犀(x)D毡鞋(zhn) 凛冽(ln) 风餐露宿(lò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塌败 荒辟 烦躁 如释重负B烦锁 惧惮 尴尬 沥尽心血C隽永 交卸 渴慕 无瑕及此D跋涉 赋闲 狼藉 情有可原3、下列加着重号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在争论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我真是不屑置辩。B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郑重其事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C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D他演讲时那别具一格的气焰,听得台下的人都嗤之以鼻。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17年又有1 0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样的减贫速度,在世界乃至中国史上都堪称奇迹。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C赣州市图书馆珍藏有蒋经国先生在赣南创办的正气日报新赣南报民国日报等古籍善本。D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万里赴戎机,_。(2)_,寒光照铁衣。(3)概括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4)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桂【注释】盈虚:盈满或虚空,指发展变化。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有惜桂诗云 予:我B何不留将次第开 次第:依次C盛极必衰 极:至,到达D乃盈虚一定之理 理:道理,规律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B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C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D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3下列句子,与文中“树乃月中之树”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 (纪昀河中石兽)B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C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D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借写莲来赞美君子高洁的品性;乙文作者由桂的特点联想到盛极必衰的人生哲理。B乙文中作者借惜桂一诗表达对桂花虽盛开时繁花似锦,但却不能持久的惋惜之情。C甲文通过“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乙文则通过“玉兰之为春光”类比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赞美之情。D甲文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映射了当时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乙文借桂花“三日都狼藉”,感慨一蹴而至的荣华富贵不会长久。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独树的追求杨勃森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折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便萌生了要结束那难挨的孤独和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和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很精心地有意识地编织着每一条新的根,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关,于是便在生命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环。人们便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为它盖起围墙,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十余年前,我也曾在内蒙古的一片戈壁滩上看到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茫茫戈壁无边无际,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头,残阳如血,泼洒下来,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滩上闪出一丝苍翠。我们跳下车,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伤口仍然呈焦煳状。他那粗糙的躯体一半横陈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那倒地的一半几乎与黄土地的砂石融为一体。原本的枝头已有一部分化作了根深深扎入土中,而另一部分依然昂扬向上擎着几多苍翠。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在褐黄和血红的烘托渲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悲壮和惨烈。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为保护人类及一些高贵的树种抵御着风沙。然而,它在人们的眼中是低贱的,或者人们为满足一点点的贪欲,或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目的-当柴烧,它们被一批一批地砍伐。胡杨林变得稀疏了,在风沙中一排一排地倒下去最后只剩下这棵身经百战、历经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吧。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更有价值,更完美。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预料,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握在自己手中。(选自社区2010年第8期)1仔细阅读全文,把表格补充完整。对象生长地外形特点带给人的感受大榕树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 _给人以新奇的愉悦胡杨 _遭过雷击,伤口呈焦煳状,躯体粗糙残缺,根几乎全不裸露出地面 _2从文中找出描写胡杨生存环境的句子,并说说这样的作用。3第段说“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悲壮和惨烈”,“悲壮和惨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本文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加以赏析。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晚 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1)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前两句中“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节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七、作文(共40分)请将下面这首诗改写为一篇写景短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1)不改变主要内容及诗人表达的情感。(2)不逐句翻译,尽量发挥想象,适当增添必要细节。(3)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