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
-
资源ID:76506907
资源大小:28.2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1)有些同学在期末考试前由于过度紧张,致使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常整宿睡不着觉。(2)几只流浪狗不动声色地蜷伏在街道与街道连接处的角落里,路人却行色匆匆,视而不见。(3)我们都会历经世事沧桑,年与时驰,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春少年变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4)秋风簌簌,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Asù quán mn ruòBxi jun mn nìCsù jun pán ruòDxi quán pán nì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A慷慨(kài) 帐篷(péng) 废墟(x) 薰衣草(xun)B溜达(li)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 山毛榉(j)D酬劳(chóu) 坍塌(d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搞“疲劳战”。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积累。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_,思而不学则殆。(2)几处早莺争暖树,_。(3)_,但余钟磬音。(4)_,天光云影共徘徊。(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之中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 (2)元方入门不顾( )(3)为人谋而不忠乎( ) (4)仁在其中矣(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C下车/引之D对/子骂父3翻译下列句子。(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下列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甲文中“日中”指正午时分。C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D古人称谓有谦称尊称之别,甲文中的“尊君”“君”“家君”都是敬辞。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芬芳的蜡梅花秦湄毳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查,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1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我”自称患有咽炎,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2按要求回答问题。(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诗词,回答问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观沧海的作者是三国时的_,“东临碣石”的“临”的意思是_。(2)全诗描绘了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的伟大抱负。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七、作文(共40分)这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要实写,又要虚写;既要写实,还要联想和想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让春花的繁盛如在眼前。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