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
-
资源ID:76507276
资源大小:27.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桥堍(tù) 记载(zi) 阻碍(ài) 苟安(gu)B耀眼(yào) 蠢笨(chn) 飞掠(lüè) 鉴赏(jiàn)C怒吼(nù) 怅然(chàng) 旷远(kuàng) 刻板(kè)D契合(qiè) 驱遣(qin) 享受(xing) 拘泥(nì)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他们夜晚独对星空时,浮华和名利都被过滤掉,他们的心灵惦记的是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B她的瘦以及她的黄发丝,都让人无原无故地产生一种怜悯。C趁个假日,我出了城,经自寻春去了。D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扬溢的感情和才华。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填空。(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3)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6)苏轼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7)毕业在即,同窗三年的好友即将分别,设想你送挚友远离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此情此景似乎再现了“_,_”的意境。(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5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3文章第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五、诗歌鉴赏(共5分)(2015·广西柳州中考)古诗词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_。(2)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_,该联表达了作者的_。六、语言表达(共10分)假如有一天,课文中老人的儿子回来了,请想象一下他们父子重逢的情景。七、作文(共40分)请运用语言描写,描写你身边的人。(200字左右)